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慈竹英云闪长岩体及其周围区域变质岩石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慈竹英云闪长岩体位于江西弋阳县南,岩体在平面上呈哑铃状,面积约45平方公里。利用钾氩法测定其同位素地质年龄为477×10~6 年,形成时代属加里东早期。岩体附近为一套区域变质岩石,按变质程度可划分出三个变质带: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带,红柱石二云母片岩带,碳质板岩与石英岩带。英云闪长岩体主要位于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从硅线石和红柱石的出现,本区区域变质岩石属于比较典型的高温低压变质带。岩体内部可见到围岩的包体,岩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边部具形状奇特的塑性流动构造,岩体周围发育条带状混合岩、褶皱状混合岩和肠状混合岩。岩体分相不清楚,边部具片麻状构造,而内部为致密块状。英云闪长岩与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在矿物组合方面非常相似.区别在于矿物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二者的副矿物成分也相同,均属锆石磷灰石型。镜下观察,组成英云闪长岩的矿物,结晶有一定顺序,交代结构不明显。根据以上特征,初步认为英云闪长岩的形成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背景上,在变质程度最深部位由泥质、粉砂质岩石发生深熔作用的结果,开始阶段产生少量的花岗质熔体,当温度进一步升高,终于导致英云闪长质熔体形成,后者向上侵入,但位移的幅度不大。综合各方面证据得到的结论是:慈竹英云闪长岩体属于深熔作用产生的半原地型具流化特征的同褶皱岩体。  相似文献   
2.
用Cu(2,2′—bpy)_2(ClO_4)_2和Ru(2,2′—bpy)_2Cl_2,以及4,4′—联吡啶进行合成。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扫描电子微区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分别得到墨绿色的结晶[Cu(2,2′—bpy)_2Cl Cl(2,2′bpy)_2Cu](ClO_4)_2·2H_2O(Ⅰ)以及一种兰色的结晶Cu(2,2′—bpy)_2(ClO_4)_2(Ⅱ)。在反应过程中,Ru(2,2′—bpy)_2Cl_2虽然起着促进作用,但並未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3.
铁锰结壳样品中Sr含量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与深部海水δ 18 O曲线具有相似变化趋势.尤其是1Ma以来,两者皆以约100ka的周期变化,与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周期相符合.表明至少晚第四纪以来,铁锰结壳中Sr含量随时间演化曲线可以示踪古气候变化.影响铁锰结壳中Sr含量变化的几种因素:由间冰期向冰期转化,海平面下降引起近海区域的碳酸盐溶解、海水量减少导致海洋中Sr的含量升高、海洋表层生物生产率增加使表层海水中Sr随生物尸体向深部海水迁移、海洋中碳酸盐补偿深度变深导致深海碳酸盐沉积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冰期沉积的铁锰结壳Sr含量相对较高,间冰期沉积的铁锰结壳Sr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交代作用观点,从各个方面探讨了桂洋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因:岩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广泛发育的交代结构和变余结构;变斑晶微斜长石用光学法和X光法测定具最大三斜度;斜长石具很高的有序率;二长温度计和石英包裹体测温测定其成岩温度为400℃—500℃;由此说明,片麻状花岗岩在成因上与花岗岩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关于纳米细菌的论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生物学是一个亟待开发、前景广阔的新领域。本文对近10年来各国科学家在纳米生物学方面所作的探索和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哺乳动物体内和矿物岩石中的纳米细菌(化石)、火星陨石中的生物活动残迹以及一些生物学家对它们的评论。最后,作者希望更多学者积极关注和参与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深海锰结核中微生物的分类及串珠状超微生物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1994年以来,作者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东太平洋的深海锰结核,其中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是采用离子减薄法制成的.这些锰结核按形态及其包壳的叠层石种类可分为表面光滑的和瘤状的两种类型.前者的包壳由微小叠层石组成,后者的包壳由奇异叠层石组成.文献[1]曾报道了锰结核中串珠状超微生物化石的首次发现,但是尚未进行分类和定名.此后,作者将另一种螺旋状超微生物化石定为太平洋螺球孢菌(新种),并认为螺球孢菌才是瘤状锰结核的包壳——奇异叠层石的真正建造者.本文是在上述基础上对深海锰结核中各种微生物按其与锰结核的关系进行分类,并对表面光滑的深海锰结核中的串珠状超微生物化石进行系统描述和定名.1 深海锰结核中微生物的分类深海锰结核可以看作为一种微生物建隆.在此建隆中发现的微生物化石种类很多,包括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放射虫、硅藻、硅鞭毛藻、海绵骨针、蠕虫虫管、真菌以及新发现的纳米级超微生物等等.但是,上述各种微生物(除纳米级超微生物外)化石文献中报道较多,但并未涉及其在锰结核的建造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作者根据这些微生物与锰结核的关系将其分为以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我们对高Tc氧化物超导材料结构观测的结果。X射线能谱分析得到我们样品的成分为YBa_2Cu_3O_x,X值目前尚未测定。扫描电镜观测到,试样由大小不等的“块粒”物构成,块粒的典型尺寸为10μ。X射线衍射谱线分析证明样品接近单相,其主要相为钙钛矿型结构。透射电镜观测证明块粒为晶粒,但晶粒中有多种晶体缺陷,如孪晶,层错、位错等。  相似文献   
8.
江苏六合方山玄武岩及其捕虏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六合方山一带的地质工作早在本世纪初期即已开始,前后来此调查的有董常等人。他们提出了本区新生代火山遗迹的存在。解放后,江苏、安徽区测队等单位曾陆续在本区进行地质工作,对火山活动的时代以及玄武岩的岩石类型提出了某些看法,但缺少岩石学方面的研究。1972年以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数次前往该处进行地质观察,发现六合方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纯度较高的丙烯酸三丁基锡酯,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对丙烯酸三丁基锡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IR、~1H—NMR、溶解性的测定及元素分析,对该共聚物进行表征。得到的共聚物为透明的弹性体,它适合作为防污材料,且其价格比其它同类防污材料低。  相似文献   
10.
深海锰结核的描述方法及术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生物岩的角度提出深海锰结核(锰质核形石)的描述方法及所用术语。从宏观到微观应按(1)核心和包壳,(2)壳层和叠层石礁体,(3)叠层石建造体和柱体,(4)纹层以及(5)生物组构5个层次进行描述。文献中关于锰结核的同心环带结构、同心球粒状构造、鲕状构造、斑杂构造实际上是叠层石柱体的不同切面。作者提出,锰质叠层石中的纹层疏密相间,是微生物周期性生长而形成的。其中亮层和暗层的元素成分基本一致,主要由铁锰质矿物所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