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影响电极稳定性的问题,研究了0.1mol·L-1的Na2SO4溶液中以5×10-3 A·cm-2恒电流电解300h后Ti/Sb-SnO2电极表面状态的变化,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检测了该表面的状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了电解后溶液中的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经长时间电解后的Ti/Sb-SnO2电极表面出现了氧化物层局部溶解及脱落的情况;电解完成后的溶液中检测到Sn元素;电极表层的物质仍为Sb-SnO2,但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Ti峰强度大幅度升高。由此推测,表层氧化物层的溶解、局部区域的脱落以及基底与表面层之间的钝化可能是造成Ti/Sb-SnO2电极在长时间使用后失稳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可为改善Ti/Sb-SnO2电极表面形貌、提高表层氧化物负载量和电极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游径感知视角,以泉州市梧林传统古村落为例,通过灰色统计分析法对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初步排除,结合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将景观要素定量分析,构建美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天空开阔度、土壤裸露度、传统乡村建筑占比、乡村传统建筑色彩占比、村落景观道路占比、绿视率、铺装占比这7个景观要素与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美景度模型结果显示具有高贡献率的3个主要因子依次是天空开阔度(0.387)、土壤裸露度(0.235)、传统乡村建筑占比(0.233);高美景度评价场景特征要素占比为天空开阔度26%~50%、土壤裸露度2%~5%、传统乡村建筑10%~30%;低美景度评价场景最突出特征为植被种类单一、道路设施风格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空间尺度感过大的景观空间;梧林传统古村落文旅空间景观质量存在空间分异性,主要受到空间要素、自然要素、建筑要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Pt/TiO2-xNx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产氢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氯化钛(TiCl4)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氮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TiO2 xNx),并利用化学还原法在纳米TiO2 xNx 的表面负载了铂单质(Pt/TiO2 xNx).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Pt/TiO2 xNx光催化剂为锐钛矿型结构,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显示催化剂的能隙与纯TiO2 不同,而与TiO2 xNx 相一致.产氢实验结果表明,Pt的负载可以明显提高光催化剂的产氢活性,并且催化剂的产氢活性与Pt的质量分数之间呈现双峰现象,当Pt的质量分数为0 05%和0 35%时,产氢活性分别达到极大值.研究结果表明,当Pt的质量分数为0 05%时,表面Pt粒子的大小约为10 nm且分布均匀,显示该尺度的Pt粒子对于催化剂的产氢活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凝胶推进剂的流变特性,是限制凝胶推进剂的加注、雾化、混合和燃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以含能粉末、高分子胶凝剂、无机SiO2颗粒以及新型小分子胶凝剂(LMWG)为胶凝剂对液体推进剂中燃料、氧化剂和添加剂组分的凝胶化进展。采用含能粉末能够制备凝胶推进剂,有利于获得可触变性能、点火和燃烧效率,但是粉末材料使用量较大,容易沉降,长期储存稳定性较差。聚合物类胶凝剂由于分子结构稳定,可制备稳定性高的凝胶推进剂,且自身可燃,但是黏度较大,不利于加注、点火和燃烧效率,与金属类胶凝剂联合使用流变特性能可有所改善;SiO2具有优异的凝胶能力,对于各类组分具有广泛适应能力,但是触变性和燃烧特性表现均不理想。新型LMWG以非共价键作用力驱动自组装构建凝胶网络,有利于以较低的添加量实现推进剂凝胶化提高弹性模量;网络的物理特性有利于降低推进剂的屈服点并加强触变特性;较小的分子结构有利于降低液化后推进剂黏度,有利于加注和雾化;此外LMWG多含能可燃,对推进剂的热值损耗较小。因此,LMWG可对推进剂进行精细的流变特性调控,但是由于物理结构较弱,针对小分子凝胶推进剂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有机废液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秆发酵制氢产生的有机废液为实验原料,在管式连续流反应器中进行了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考查了温度、压力、浓度对气化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生物质发酵制氢残液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可以实现制氢与制污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东南沿海典型生态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利用2008—2018年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城镇化指数(CNLI)与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构建二者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导因子。结论显示:1)厦门市城镇化指数增幅明显,呈现内高外低、南高西低的城镇分布格局,生态环境分布特征则与其相反;2)厦门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处良性协调阶段,并逐渐由生态环境领先变为城镇化领先;3)城镇化不是生态环境质量决定因素,但其影响力值在逐年上升,作用效果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