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马力  杨自勉 《甘肃科技》2007,23(10):231-233,24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作为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绿州生态系统的主体,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封山育林,依法治林,退耕还林等措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治理,主要表现(1)祁连山生态恢复特征:生物物种多样性,发现现有维管束植物84科399属104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二级保护动物38种,森林害虫988种,天敌昆虫218种,大型经济真菌36种,森林病原菌59种;水、热、光资源明显改善,在水平、垂直方向都有明显差异,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和海拔高度之间存在着浅型关系。积温海拔每升高100米,≥0℃积累平均减少149.3℃,≥10℃积温平均减少168.8℃;植被分布的梯度变化规律明显,区内青海云杉林蓄积累计280m3/hm2,天然更新良好,藓类青海云杉林蓄积苔藓林盖度达90%,厚度10-40cm,涵养水源较好;土壤及林冠、枯枝落叶层生态功能增强,林冠层截降水率达25-35%,枯枝落叶层有效阻滞径流,削弱地表径流量、冲刷量。(2)祁连山以其优劣群落青海云杉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发挥着显著和巨大的水源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净化空气和碳贮存效益、保护野生动植物效益,维持着祁连山及河西生态平衡和稳定。(3)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分析,认为发挥祁连山生态效益,具有保持和促进社会稳定,增加社会就业、发展森林文化,促进林业科学技术研究,社会效益巨大,三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