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绿满全球"活动一部分的。"1992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国际会议"于1992年4月14日~4月17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的发起单位是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近百篇论文,现将部分与会专家的论文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苯砜用作碳酸丙烯酯基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剂苯砜(PS)对碳酸乙烯酯(EC)做酸丙烯酯(PC)基电解质与石墨负极和LiCoO2正极相容性的影响.恒流充放电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S对(c(LiPF6)=1mol/L)-EC/PC(体积比1:1)电解液与电极相容性的影响,XPS法分析了PS在改性人造石墨(MAG)电极上的还原产物.结果表明:EC/PC基电解质与MAG不相容,PS可以优先还原生成C6H5SO2Li和Li2SO2,抑制PC对MAG结构的破坏,促使EC/PC基电解质与MAG相容;EC/PC基电解质与MCMB的相容性不够理想,PS可以提高EC/PC基电解质与MCMB的相容性;PS可稍微改善EC/PC基电解质与LiCoO2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一种用真空蒸金和光刻技术获得的栅网式光透薄层电极。该电极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在Fe(CN)_6~(3-)/Fe(CN)_6~(4-)体系中,用循环伏安法和薄层光谱电化学法测量时,它与普通的金网电极具有相同的电化学响应及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系统分析和仿真拟合的5阶数字Sigma-Delta调制器的设计方法.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与过采样率为64的4阶调制器比较,所设计的5阶Sigma-Delta调制器在过采样率降低到只有32的情况下,输出信噪比可以达到104dB,比前者改善了6dB.因此,在相同过采样率下,该5阶调制器可以得到更宽的信号带宽.  相似文献   
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和四丙基氢氧化铵为膨化剂,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将合成的层状硅酸盐Magadiite进行层板剥离,从而制备了一种新型介孔材料.采用了XRD、氮气吸附、NMR,IR,SEM和TEM等表征工具对这种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在长程上是无序的而在短程上是有序的.此外,这种新型介孔材料不仅具有高的比表面,而且约有一半的部分是外表面.形貌观察进一步表明这种介孔材料的孔壁是由不规则的单个晶体片层组成.由于这些结构特点,这种新型介孔材料同时满足了孔壁晶体化,良好的大分子可接近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锂电池放电过程中,锂嵌入层状结构的正极材料如TiS_2、TaS_2的晶格已为近年来众所注意的事实。本文作者研究了非层状结构正极材料TiO_2的锂电池的放电行为。X线衍射分析表明,Li/TiO_2电池的放电过程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测定磷砷化镓(GaAs_(1-y)P_x)外延层固溶体组分参数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定其禁带宽度,然后利用其组分参数与禁带宽度的关系曲线或经验公式得到组分参数的数值.本文是利用被测样品的光声光谱图(见图1)确定与样品禁带宽度相对应的入射单色光波长九λ_(E(?)),再用公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石墨插层化合物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作者对插层化合物的键合作了研究.我们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不同级数石墨插层化合物面间距变化以研究插层化合物的键合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氧化铝模板辅助生长方法制备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锡镍合金纳米棒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色散X射线分析对锡镍合金纳米棒电极进行了形貌和成份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铜集流体表面均匀分布着锡镍合金纳米棒阵列.通过恒流充放电方法对锡镍合金纳米棒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锡镍合金纳米棒电极具有良好的容量保持率.  相似文献   
10.
杨清河 《广东科技》2014,(16):59-60
电力谐波一方面给电力计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及也刺激了电力计量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谐波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分析了谐波对电力计量的影响,并对其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