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测强噪声背景下周期信号的混沌系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李月  杨宝俊 《科学通报》2003,48(1):19-20
用混沌系统实现了对强噪声背景下周期信号的检测. 仿真实验表明, 由修正的Duffing-Holmes方程所构成的混沌系统对被噪声覆盖的微弱周期信号非常敏感, 对噪声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其信噪比工作下限可达到约-91 dB.  相似文献   
2.
张广才岭岩石圈结构及盆岭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而在中国大陆内部却以拉张作用为主,在此期间,华北板块以北中生代之前拼合的微板块群-黑龙江板块群,也遭受了强烈的伸展作用,形成盆岭相间分布的地貌格局,表明已进入了强烈的伸展作用阶段。通过地表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详细论述了张广才岭地区的地壳和岩石圈结构,讨论了山岭与其两侧盆地之间的成因联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伸展作用的特点和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供一个利用混沌振子检测微弱方波信号的有效方法 ,仿真实验表明 ,混沌振子在强噪声背景下对方波信号非常敏感 ,并将可测信噪比范围扩展到 - 88.45d B.  相似文献   
4.
混沌振子用于强噪声下微弱正弦信号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在强噪声背景下用混沌振子检测微弱周期正弦信号的时域信号处理方法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将可检信噪比范围扩大到 -4 6 .4d B,灵敏度达到± 0 .0 0 1 m V.  相似文献   
5.
用混沌振子检测淹没在强背景噪声中的方波信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供一个利用混沌振子检测微弱方波信号的有效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混沌振子在强噪声背景下对方波信号非常敏感,并将可测信噪比范围扩展到-88.45dB。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际地震记录中一次波和多次波信号分布的非高斯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CA瞬时混合模型的多次波消减算法.与目前基于两个观测信号恢复两个源信号ICA的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技术相比,本文采用了多个观测信号恢复多个源信号的ICA瞬时混合模型,并充分考虑了所有预测多次波与其相应实际多次波振幅比例系数不等的情况.而且利用对混合矩阵的先验特征的分析,解决了文中ICA模型固有的两个不确定性问题,实现了一次波的有效辨识和提取.  相似文献   
7.
8.
在加性噪声背景下,将线性系统辨识问题纳入到独立分量分析(ICA)瞬时混合模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ICA技术的线性系统辨识算法.该算法无需对噪声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任何先验假定,根据ICA模型中瞬时混合矩阵的先验知识,准确估计出系统输出的加性噪声,从观测数据减去该噪声后,利用最小二乘理论实现算法对未知系统的参数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有效地消除了一般算法对于噪声特性的限制,而且在低信噪比下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辨识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陆地10条GGT地球物理资料编制中国岩石圈篱笆图,并加以说明。通过对地球物理特征和地质学分析,认为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级带和青藏高原周边重力梯级带为界,可把中国陆地划分3个岩石圈构造单元。中国陆壳既有三分结构也存在二分结构;对地壳中存在的低速带、高导带和天然地震带进行了划分。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级带为界,两侧盆地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这些特征与构造运动、均衡调整过程有关。莫霍面几乎遍布全国,它具有内部结构。下部地壳底部存在的地球物理异常与莫霍面有关,也可能与岩石圈地幔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遵循语音非平稳特性的增强方案。它不同于以往语音增强惯用的前提。首先,使用时频表征中的模糊函数描述被高斯白噪声恶化的语音信号;其次,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后。采用尺度因子矩阵调整模糊函数矩阵的奇异值达到抑制与噪声相关成份的目的;最后,将模糊域下经过处理的余留成份变换为时域信号。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消噪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