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咏梅 《广东科技》2014,(14):68-69
介绍了10kV配电网停电计划工作的管理目标、理念及范围,详细说明了耀州供电分公司停电计划管理的流程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和绩效管理标准,并提出一系列持续改进方法,为提高停电计划管理工作水平,有效减少用户停电次数及停电时间,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具有抑制WLAN信号干扰功能的小型超宽带滤波器的结构设计.滤波器的通带频率范围为2.8~11.8GHz,相对带宽约为123%.设计中采用缺陷地结构(DGS)实现高频处的带外抑制,在12.3~30GHz的范围内带外抑制达到15dB以上.通过加入折叠耦合臂结构,在5.38GHz处产生阻带,实现滤波器的陷波功能,陷波阻带带宽为0.4GHz.该滤波器结构紧凑、性能优越,实际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分析了我区小麦生产长期以来重量,轻质的发展历史和品质现状。指出了“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分类指导”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γ-Al2O3上负载铈锆涂层,用分步浸渍法负载Cu、K、V等活性组分制备催化剂,研究了铈锆比、铈锆掺杂量和铈锆涂层的焙烧温度及老化温度等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载体的改性对催化剂整体的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当铈锆比为1∶1,负载量为20%,焙烧温度为800℃时,催化剂不仅有较好的催化燃烧活性,而且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3个大、小麦品种、基本苗、氮肥、磷肥四个因素设三个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梭大麦S500较小麦临麦10号增产31.7%,较六梭大麦94DM3增47.4%,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其它三个因素差异不显著。证明参试品种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易栽培。啤、饲兼用大麦S500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S)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10例HES的临床症状、体征,阐述其诊断标准,分析误诊情况。结果:10例HES先后误诊为过敏性皮炎4例,间质性肺炎5例、皮肌炎1例、肺心病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诊断为热待诊、旋毛虫感染可能1例。结论:HES是一种原因末明确的骨髓异常增生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显增生为特征,可累及多个脏器及多个系统,提高对该疾病认识有助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
杨国敏 《河东学刊》1999,17(2):77-80
学生公寓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公寓管理机构要健全,领导要经常深入公寓管理,教师要深入公寓,学生公寓管理员要有较高素质,学生会应设置学生公寓自治委员会,公寓管理及考核采用分级达标制。  相似文献   
8.
换热器是石油化工行业最为常用的设备,列管式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它结构简单、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强,操作弹性较大,尤其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中使用更为普遍。而螺旋管换热器系采用一种特制的螺旋管(又称麻花管)作为管束的列管式换热器,其结构与普通列管式换热器一样简单,但由于螺旋管的独特形状,使该种换热器比普通换热器的许多性能要优越得多,其特点如下: 一、传热性能显著提高 由于该种换热器采用独特的螺旋管,在工作过程中使两种不同温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双频圆极化微带缝隙天线.该天线采用微带线耦合馈电,通过4条长短不等的正交缝隙臂和正方形环状缝隙实现了双频圆极化.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1.220~1.539 GHz和2.740~3.047 GHz两个频段实现了良好的阻抗匹配,在1.415~1.505 GHz和2.825~2.890 GHz分别实现了圆极化性能,且最大增益均大于3 dBi.该天线具有较宽的工作带宽及良好的辐射特性,其中低频段为右旋圆极化(RHCP),高频段为左旋圆极化(LHCP).天线性能良好且结构简单,实际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10.
杨咏梅 《科技咨询导报》2010,(8):136-136,138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体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反映社会的要求,以适应将来的工作中的各种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学生应该在学校就要培养这种适应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之能够设计和评价自己,包括走向社会后也能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应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