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释‘旒’甲骨文及金文中有象形字作: 以上金文两字,吴大澂以为‘古穗字,象禾穗下垂形’(‘说文古籀补’卷七,第41页)罗振玉未加解释,收甲骨诸字於待问编。郭沫若先生以为以上六字‘与黄字相较,其必为古佩玉之图形无疑,即‘黄’之初字也。’(金文丛考170页) 今按:以上六字应释作‘旒’,说文‘’字云:‘玉也,冕饰。’古者冕延前後有缫旒,周礼弁师云: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对"文学自觉"起于何时,具体内涵如何,进行了广泛讨论,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对主要分歧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导致分歧的原因,认为要解决这些分歧需要注意两点:一、要处理好当代文学观与古代文学观的关系问题;二、要注意到中国古代文学功利主义与艺术审美浑融的特质.最后,本文不主张取消"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3.
(一) 引言假使周礼真出於周公而是西周政典的话,也只有史料上的价值,作为我们研究四周历史的一种材料。假使它不是一部西周的作品,出於後人的伪託,我们当它是一部假古董,分析它、批判它,看它还有没有一些史料上的价值。其实,无论真伪,周礼本身应不负责任,从天官冢宰以至於秋官(考工记暂除外),没有一句曾经说到它是西周的政典,也没有说到它是周公的书。它开头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