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用计算机对人类TSPYl基因P53结合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p53下游基因在其调节区域(启动子或内含子)含有与P5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致性序列5’-RRRCWWGYYYN(0-13)RRRCWWGYYY-3’,R—G或A,W—T或A,Y—C或T,N—A,C,T,G。用计算机对人类基因组中P53结合位点进行了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TSPY1基因内含子中含有这样的一致性序列5’-GGGCTAGTTTtgGAGCTAGCCT-3’,意味着TSPY1基因有可能是一个p53下游基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C60光裂解反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60具有特殊结构.其结构对称,电子结构简单.在强激光照射下具有极快的反应.基于半经典动力学模型和MPI并行接口,构建了能够模拟激光化学虚拟实验的SMP集群平台.利用虚拟实验平台模拟C60在脉宽为80飞秒(fs)的激光脉冲激发下产生的光裂解反应.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C60在强激光照射下产生C,C2,C3等产物,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平台能够真实地重复实验结果,并能够利用该平台研究不同强度激光参数对C60光裂解反应产物的影响,得到许多实验上无法获得的细节.  相似文献   
3.
用计算机对人类TSPY1基因P53结合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p53下游基因在其调节区域(启动子或内含子)含有与P5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致性序列5’ –RRRCWWGYYYN(013) RRRCWWGYYY3’,R=G或A,W=T或A,Y=C或T,N=A,C,T,G。用计算机对人类基因组中P53结合位点进行了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TSPY1基因内含子中含有这样的一致性序列5’GGGCTAGTTTtgGAGCTAGCCT3’,意味着TSPY1基因有可能是一个p53下游基因。  相似文献   
4.
提出并实现了一个模拟超短激光脉冲诱导的光化学反应的计算模型.该模型从瞬间激光辐射出发,描述了一系列分子反应过程,其中包括多电子激发,单键和双键的相互转换,避免交叉时的非绝热跃迁,分子振动能的重新分配,以及各个电子和振动能量的相互转换等.通过该模型实现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真实地重复实验结果,并能够得到许多实验上得不到的细节.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使我们能够研究激光脉冲对光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为激光控制化学反应的试验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5.
拟南芥基因倍增及基因流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倍增指基因组中含有基因的DNA片段复制出一个或更多拷贝的过程,是进化出新物种的主要原因。采用新的数据和方法研究拟南芥基因组的基因倍增过程,通过分析串联基因倍增和大规模基因倍增的存在比例和同义置换率分布,并估计大规模倍增后基因流失的比例,揭示了拟南芥基因组一次非常明显的全基因组倍增,采用科学的方法估计这次倍增发生在约8000万年前。比较该结果与之前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解释拟南芥基因倍增过程更合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因倍增指基因组中含有基因的DNA片段复制出一个或更多拷贝的过程,是进化出新物种的主要原因。采用新的数据和方法研究拟南芥基因组的基因倍增过程,通过分析串联基因倍增和大规模基因倍增的存在比例和同义置换率分布,并估计大规模倍增后基因流失的比例,揭示了拟南芥基因组一次非常明显的全基因组倍增,采用科学的方法估计这次倍增发生在约8000万年前。比较该结果与之前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解释拟南芥基因倍增过程更合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