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狄更斯以来的英国小说查理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70)是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也是英国至今所出现的最伟大的小说家,在经过《博兹特写集》(Sketches by Boz)(1836)试笔之后,狄更斯接着就出版了一部极其滑稽的英文小说《皮克威克·培帕斯》(一译《皮克威克外传》(Pick wick Papers)(1836——7)。至今还没有哪一部喜剧能超过它,因为,这是一部轻松愉快、滑稽可笑的生活风景画。狄更斯好像是在用一种风趣而又跨张的方式观察事物。在其早期的著作中,他精力充沛,不用任何情节构思,就能写出一个又一个使人意想不到的奇境。狄更斯受到了时代的限制,那个时代,要求作品多愁善  相似文献   
2.
(三)狄更斯以来的英国小说梅利迪斯和哈代,都受到了达尔文学说和生物学家们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赛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1835——1902)的作品中,表现得就更加明显。在一个讽刺文学不大受喜爱的时代里,巴特勒在其《众生之路》(The Way of All Flesh)(1903)中,使斯维夫持的某些讽刺精神得以再现。此小说大部内容是自传性的,展现了一个牧师家庭的教育,同时用一种辛辣而又滑稽可笑的方式,戮破了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用以掩护自  相似文献   
3.
(三)狄更斯以来的英国小说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和D·H·劳伦斯,是本世纪中最具有独创性的小说作家。不过,在六十年代,乔伊斯的声名还比不上劳伦斯。乔伊斯就象肖伯纳和叶芝一样,也是爱尔兰人,不过与他们不同的是,乔伊斯没有长期居住在英格兰,他一生大部时间是在欧洲大陆度过的。然而,从心灵上讲,他却从来没有离开过都柏林。他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tiners),是一些简短的印象主义的习作,就象莫泊桑的作品一样,轮廊清晰。他的艺术性,在《艺术家年轻时代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相似文献   
4.
[译者附言]爱弗·伊文思(Ifor Evans)是英国当代著名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的副主席,早年曾任伦敦大学英语教授,著有《科学与文学《(Scierice and Literature),《英国文学:价值观与传统》(English Literature:Values and Traditions),以及哲理小说等多种。1955年获巴黎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67年获曼彻斯特大学法学博士。他著的《英国文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相似文献   
5.
(二)从理查生到司格特时期的英国小说笛福异世孤立,没有直接的继承者。小说的下一步发展,而且在英格兰的全部历史上,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步发展,是偶然出现的。一个小木匠的儿子,赛谬尔·理查生(SamuelRichardson,1689—1761)来到伦敦,当了个印刷厂的学徒。此后他终生都在从事印刷业,而且走过了一条走运的成功之路,甚至娶了他老板的女儿。理查生被指定来给那些不会写信  相似文献   
6.
近来对于美学价值的评价不算好,尤其是在那些哲学家、评论家和艺术家中间。人们本来以为,这些人对于鼓吹美学价值,是最应该关心的。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调查研究一下发生这种离异的缘故,或许是挺有意思的,然而更重要的,还是分析一下它的原因,看一看,凭借着对什么是美学价值的更加深入地理解,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消除这种怀疑的论点,以及为什么美学价值的命运值得我们去关注,尤其是在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文学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一部作品,一出戏剧,结局如何,往往最能体现作者的意图,成为评论家议论的焦点,也是使读者牵肠挂肚、留连回味的所在。而悲剧的结局尤为重要,以致有人说它是判断悲剧的特征之一,可以决定一个剧本是不是属于悲剧。然而悲剧的结局方式并非只有一种。不但中西古典悲剧的结局有着明显的差异,就是中西各自的古典悲剧,结局也不尽相同。既然如此.对它们进行一些比较研究,探讨一下各自的优劣得失,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历史原因,也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1919年8月6日,《新共和报》(New Repnblic)上第一次刊登了威廉·福克纳的文学作品“L’APres—Mididum”。这是他按照法国象征主义作家斯蒂芬·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的精巧作品《egtogue》改写成的一首诗。其后十多个月中,福克纳在《密西西比人》(The Mississippian)报上发表了十三首诗:一首是改译的马拉美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作品究竟能对原作忠实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真的有可能达到形神毕肖,天衣无缝的程度呢?这不但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重读拜伦《哀希腊》的几种译文,又想到了人们对翻译的种种论述和责难。翻译是困难的。这不仅关涉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而且关涉到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理、习惯和思维方法,此外还得考虑完全不同的接受对象。而诗的翻译尤为困难,因为,  相似文献   
10.
这一时期内,各种各样的优秀小说,令人目不暇接。F·M·福特(Ford Madox Ford)(1873—1939),是《英国评论》的编辑。他的《检阅结束》(Parade’s End),写了蒂金斯这样一个人物。这是一套小说丛书,其中包括:《有些人不干》(Some Do Not)(1924),《不再检阅》(No More Parades),《人能站起来》(A Man CouldStand up)(1926)’以及1928年写的《末班邮件》(Last Past)。由于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对私人关系细致地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