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本文测出两种微生物原生质体(黑曲霉和阿氏假囊酵母)和DNA分子红外吸收光谱的几个主要吸收峰位置是极为一致的,两种原生质体和DNA分子经过辐照后对红外吸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细胞内DNA分子经辐射后发生了一定变化,相应地导致了菌体的变异。上述两种微生物经辐射诱变后,比较诱变株及亲株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尽管经过若干传代,诱变林和亲株红外吸收仍保持了某些一致性,同时又因经过诱变表现了某些变化,由此表明,微生物的原生质体和DNA分子的红外吸收与辐射诱变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兰花炭疽病拮抗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1-12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在摇瓶发酵基础上对芽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1-12菌株产芽孢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培养基组成(质量分数)为玉米粉1%,大豆蛋白胨1%,CaCl2·2H2O·"0.1%,MnSO4·H2O 0.05%;培养液初始pH 6.0;培养条件为种龄20 h,装瓶量30 mL/250 mL,接种量8%,温度30 ℃,摇瓶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B. megaterium 1-12菌株发酵液中的芽孢数量为1.92×109个mL-1,芽孢形成率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制备作为生物大分子载体-脂质体的最适条件和方法.发现脂质体在适当温度下.放置数天后其体积明显增大,为制备适于与原生质体融合的脂质体,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并对脂质体与原生质体的融合,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4.
把两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_1、S_2的原生质体分别用紫外线(U.V)和碘乙酰胺灭活或只用紫外线灭活,经PEG诱导融合后,在完全培养基上得到了融合子。融合频率为(0.98-2.13)×10~(-7)。融合子的细胞形态、DNA含量等都和亲株有明显差别,并在生产特性上有某些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碳氮代谢是竹子节间伸长的重要生理活动,研究节间短缩的圣音竹及节长正常的回复突变体两者在碳氮代谢上的差异,从而揭示影响竹材利用率的主要性状——节间长度在代谢层面的调控机制。【方法】以圣音竹及其回复突变体节间快速伸长时期的竹笋为材料,对其笋体和笋箨不同部位的有关碳氮代谢主要物质及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笋体部位,圣音竹的蔗糖和果糖含量,以及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回复突变体,中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则显著高于后者,而葡萄糖含量在两者间差别不大;圣音竹的蛋白质含量、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回复突变体,铵态氮含量显著大于后者,硝态氮含量在两者间相差不大。在笋箨部位,多数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从碳氮代谢的角度看,圣音竹笋体中蔗糖浓度降低和氮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其节间短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EC4.3。1.5)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应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获得了白哺鸡竹(Phyllostachys dulcis)、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龙鳞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heterocycla)、丽水苦竹(Fveioblastus maculosoides Wen)等4种竹子PAL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AL基因的开放读码框长度为2136bp,共编码712个氨基酸,具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其中高节竹、龙鳞竹、丽水苦竹PAL基因内含子长度为121bp,白哺鸡竹朋L基因内含子长度为84bp。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并分析PAL蛋白单体的三维结构,结果显示PAL蛋白均含有大量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基于邻接法的进化树对31个物种的PAL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竹类植物PAL基因的保守性较高,与禾本科植物玉米、甘蔗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双子叶植物辣椒等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生物土壤结皮的演替、划分和分布等基本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结皮中生物群落的特点研究;概括了结皮所起到的作用;总结了干扰对结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