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滹沱河水系的鱼类除尼科尔斯(Nichols,1925、1945)等有过零星报导外,未进行过系统调查.为了解河北省渔业资源,我们于1981年9月9日至11月初对河北境内滹沱河流域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由于滹沱河中上游兴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下游修建了防洪排涝工程,特别是干支流上,因有岗南、黄壁庄、下观、石板等大中型水库的修建,而使水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定以下(藁城、深泽、安平等县)主河道除在汛期间的短期内有少量水外,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干涸.石津运河的水也随水库放水而时有时无.根据  相似文献   
2.
黑琴鸡(Lyrurus tetrix)生物学研究进展(I):地理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黑琴鸡地理分布和亚种分化,食性,生境选择及行为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黑琴鸡地理分布和亚种分化、食性、生境选择及行为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如"谈虎色变",害怕写作文。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6.
笼养黑琴鸡( Lyrurus tetrix baikallensis )静止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笼养黑琴鸡(LyrufuS tetrix baikallensiS)四季静止代谢率(RMR)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RMR与环境温度(Ta,单位为C)之间的关系可以用"RMR=a+b1Ta+b2Ta2"很好地拟合,且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利用回归关系式求导,可以得到不同季节RMR的极小值(RMRmin)及其相对应的特定温度(ST,单位为C).黑琴鸡RMRmin、ST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夏季RMRmin最高4.58 w/kg,分别为春、秋及冬季RMRmin的1.35倍、1.29倍和1.41倍;夏季ST值最高(27.3 C),分别比舂、秋及冬季高2.2 C、1.4 C和4.8 C.黑琴鸡RMR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在20~30 C条件下春、秋和冬季RMR差异不显著,而在1 5℃以下,秋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了适应大功率柴油汽车的排放、油耗、功率要求,国内主要喷油泵生产厂家相继开发生产了新型喷油泵,继而出现了,各种油泵的故障,本文分析了新型油泵的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8.
围场县全境是清皇室的狩猎区,共续用140年.为开辟国际猎场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6年9月8日至15日对围场县的机械林场、红松洼、第三乡、大唤起四个猎区的脊椎动物的区系组成进行了一周的调查,结果是兽类5目10科18种;鸟类10目21科32种;两栖类1目1科1种;鱼类2目2科2种.对三种主要狩猎对象抱、黑琴鸡、野猪的总贮量及适当猎取量做了统计与估算.我们认为可以设置猎场,在七个猎区中可分期分批的对狍、黑琴鸡、野猪、斑翅山鹑、环颈雉、山斑鸠、野兔等适量猎取.还就猎场建设及动物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陆栖脊椎动物分布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掌握某一地区动物的区系和生态分布,对于深入地阐明其生态地理分布规律,制定合理而充分地开发动物资源,以及对珍稀、濒危动物种类的保护和恢复规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省在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位置虽属于华北区,但是由于太行山系为动物地理分布的“走廊”,以及河北大平原无明显的“地理屏障”,所以,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动物在我省为一混杂地理带,故动物的区系成分和种类都比较复杂。迄今关于我省陆栖脊椎动物地理分布的系统全面的专题研究尚未见有报导。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地考察并参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写成此文,谨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Determining the moisture influential depth in concrete under drying-wetting cycles is of great interest for investigation of chloride ion transport and thus the initiation of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In this paper, the moisture transport processes during drying and wetting are modeled by diffusion and absorption. A predictor-corrector implicit scheme of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stability of moisture influential depth is then analyzed with the available numerical tool for both initially saturate and unsaturated concretes. The concept of equilibrium time ratio is proposed for drying-wetting cycles by the balance between water loss and intake during drying and wetting. According to this time ratio, drying-wetting cycles are classified into drying-dominated, wetting-dominated, and equilibrium ones. For drying-dominated cycles, the drying front will penetrate gradually into material while the influential depth is determined by wetting; for wetting-dominated cycles, the wetting front will progress into material while the influential depth is determined by drying. This classification has strong engineering implication and can give a more rational division of convection and diffusion zones of chloride ion transport. The case of concrete in marine splash zone is investiga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influential depth in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