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早在意识流小说产生之前,托尔斯泰就广泛运用了内心话语的艺术方法,并生动展示了人物内心话语的不确定性、跳跃性和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位哲学人说过:人们谈得最多的东西,往往是人们了解得最少的东西。这在人性问题上便表现得十分突出。虽然自从人类有了明确的意识之后即开始了对人性的揣测、探索,文艺复兴以来更开始了对人性的比较自觉的认识,但直到今天,人性仍然是一个各执一端,众说纷纭的大题目。抽象人性论者认为人性是某种先验的、脱离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而存在的人的普遍的属性;“左”倾教条主义则断言人性就是阶级性,阶级性等于人性。实际上,这两种认识都是对人性的僵化的贫乏的理解。与这种模式化僵化的认识相反,人性是一种极为丰富生动的由多种色调,多种层次有机组成的开放性序列。这种有机序列,大体由以下儿  相似文献   
3.
早在意识流小说产生之前,托尔斯泰就广泛运用了内心话语的艺术方法,并生动展示了人物内心话语的不确定性、跳跃性和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