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芦丁和稀土-芦丁络合物伏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乙醇量小于5%的水溶液中,于pH2.0~5.2和5.0~10.0分别得到芦丁的两个还原波。前者为芦丁分子的吸附波,后者为其一价阴离子的还原波,均为羰基的两电子还原过程。在pH8的氨性底液中,稀土离子和芦丁形成非电活性络合物,使芦丁还原波降低。在适宜条件下,可检测10~(-7)mol/L重稀土离子。测得络合物组成为RE(Ⅲ):Rutin=1:2。由稀土离子与桑色素、槲皮素和芦丁三种多羟基黄酮试剂络合物的伏安行为的不同,讨论了不同配位位置对络合物伏安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南强 《科学通报》1987,32(19):1517-1517
在pH4.4的0.2mol/l HOAc—NH_4OAc底液中,可获得胭脂红酸(CA)的可逆单扫极谱吸附波。加入Sc(Ⅲ)后,溶液由橙红色变为紫色,CA的极谱波峰高降低,表明络合物  相似文献   
3.
在PH3.7—4.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可获得2,6-二羟酸吡啶的极谱波(E_(1/2)=—0.94V),它是其一价阴离子得到四个电子的还原扩散波。  相似文献   
4.
喹乙醇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喹乙醇在醋酸盐和磷酸盐两种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使用单扫示波极谱获得了灵敏的吸附波。其导数波的波高hp2与cola在4×10-8~2×10-5mol/L范围内成正比关系,检测下限为1×10-8mol/L。在汞电极表面,喹乙醇的吸附遵从Frumkin吸附等温式。测定出吸附系数β=9.1×104,吸引因素ν=0.8。在pH=4.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可以获得3个吸附波。分别测定出了3个波的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1=2.1s-1,ks2=2.2s-1,ks3=1.8×103s-1。分别讨论了两种缓冲溶液中的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6.
钼—酒石酸与氯酸钾的极谱催化波—机理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我们曾对钼(Ⅵ)—酒石酸—氯酸钾体系的极谱催化波进行过研究,报道了催化波形成的条件和它的催化过程。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认为直流极谱上催化波成峰形是由于电活性络合物的吸附和解吸;催化波峰形较宽是由于钼(Ⅳ)—酒石酸络阴离子是主要催化活性离子,而钼(Ⅴ)和钼(Ⅲ)的络离子的催化活性较弱之故。同年邓家祺、汪乃兴也报道了他们对这个相似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反应机理研究,并指出在解释波峰的形成和催化活性离子的价态是钼(Ⅴ)而不是钼(Ⅳ)这两点上和我们的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李南强 《科学通报》1986,31(9):667-667
在研究了稀土、铟和镓与茜素络合剂的极谱络合吸附波之后,参阅等用光度法研究锗(Ⅳ)与茜素络合剂的相互作用的报道。我们对锗-茜素络合剂体系的极谱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氨性缓冲溶液中同时得到了三个单扫极谱络合吸附波,其中最灵敏的波  相似文献   
8.
钛(Ⅳ)-槲皮素-氯酸盐体系极谱催化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3.2氯乙酸盐缓冲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钛(Ⅳ)-槲皮素-氯酸盐催化波,其二阶导数检测限达7.0×10-9mol/L。已成功地应用于纯金属镁中10-4%钛的测定,并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Ti(Ⅳ)∶槲皮素=1∶1,平行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4.8×105(mol/L)-1·s-1。  相似文献   
9.
钒(Ⅳ)-槲皮素极谱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5.2的醋酸盐缓冲底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V(Ⅳ)-槲皮素络合物吸附波。钒浓度在1.0×10-7 mol/L--1.0×10-5 mol/L范围内与二阶导数波峰高成正比关系,检测下限为7.0×10-8 mol/L。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V(Ⅳ)∶Qu=1∶1,条件稳定常数为3.3×105。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3.9 s-1。  相似文献   
10.
铬是污染环境的有害元素之一,通常以Cr((Ⅵ)和Cr(Ⅲ)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而Cr(Ⅵ)的毒性尤大于Cr(Ⅲ),Cr(Ⅵ)是致癌物;由于一般天然水、饮用水中含铬量很低,用二苯胺基脲的比色法已不能测出,因此在环境保护监测和痕量分析中急需灵敏而简便的测定Cr(Ⅵ)和Cr(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