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1.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具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在构筑理论物理学的精美殿堂中,量子力学是重要基石.科学家们曾经使用最精辟的数学语言‘薛定谔方程’描述了整部量子力学的精彩内涵.然而,薛定谔方程的时间坐标与空间坐标并不平位谐和,具体表现为其对时间的波函数是一阶偏导数,而对空间的波函数则是二阶;于是,这便与1921年爱因斯坦首获诺贝尔奖的‘相对论’产生了矛盾.物理学家一直在努力,希望能找到一种谐和于相对论的模式,均未能获得成效.1928年,英国人狄拉克继续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他在求解自由电子的相对论波动方程(后来被称为狄拉克方程)时,得出自由电子的解,表明自由电子除了具有正能量之外,还可以具有负能量.但按照爱因斯坦著名的质量和能量关系E=mc2(E表电子的能量,m表质量,c为光速),便会得到电子具有负能量的结论,这是不可以理解的,自然也近乎“胡说”.狄拉克并不灰心,他相信从方程中解出的结果都应能找到它的有用的物理意义,不宜随即抛弃.依据量子力学的概念,在有限范围内自由运动的电子,它所具有的能量是分立的一系列值,每一个值被称为1个能量级(能量台阶).于是,电子的能量变化就只能是以...  相似文献   
2.
生物滞弹性是生物物理学力能学研究中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对于非平衡体系,活肌体其机械特性——弹性和滞弹性与功能循环机制之间有着重要联系。用超低频脉冲进行生物肌体的滞弹性研究,电子换能装置通过压力敏感的等强度悬臂梁半导体胁变传感器把低频或甚低频机械振动转换为脉动电压信号,并直接被耦合到运算放大部分的输入级,经直流放大,其  相似文献   
3.
晶须     
晶须是什么呢?让我们从一个有名的成语说起. 千钧一发的单晶丝自古以来中国人经常引用“千钧一发”去形容十分紧急和危险的局面,好似一根头发丝悬吊着千百斤重量顷刻间就会崩塌下来那样.一根毛发能够承担上千百斤的重量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事.近代材料科学的发展研制成了超高强度的物质——单晶丝,它的抗拉强度达几百吨/厘米~2,一根如头发粗细的单晶丝确实可承担一百多公斤的重量.  相似文献   
4.
李作新 《科学通报》1983,28(21):1281-1281
一、引言关于如何求素数的原根,特别是求大素数的全部原根,自1801年以来,Gauss等人曾做过一系列研究。但是,并没给出普遍的、明确的、非尝试性的方法。因此,这个问题是数论中遗留的一个重大的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正电子的发现说起正电子这个科学概念,首先是狄拉克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观点引出的。他在求解自由电子的相对论波动方程时,得出自由电子的解除了具有正能量之外,还可以具有负能量。这按经典力学的观点来看是很难理解的(因根据质能关系E=mc~2,能量E为负值,则其质量m也为负值)。设电子在正能态时是吸引力,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检测动物的滞弹性为主,并同时能用于动物生理、药理和病理学中对肌肉收缩律、心脏搏动和小肠蠕动等机理研究的多种功能测试方法. 电子换能装置通过压力敏感的等强度悬臂梁半导体胁变传感器把低频或甚低频机械型振动转换为脉动电压信号,并被直接耦合到运算放大部分的输入级,经直流放大,其输出信号幅值U_0由U_0=Kα(U_ -U_-)决定,式中U_ 为放大器输入端信号幅值,其与U_0同相位;经一级放大其增益可达46 dB,二级放大则可获得70 dB以上. 电子换能装置的框图如附图所示,包括压力传感器、电子放大线路和示波器.传感器  相似文献   
7.
研究哺乳动物脑对超声的衰减和传播速率为脑的发育、异常或病变等的监测提供了相应观察和分析的辅助参数,其直接攸关于生物大分子组织对噪声的散射和吸收。本文报道了超声在不同年龄(从婴儿、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正常人脑中衰减吸收和传播速率及其对频率、温度等客观因素的从属性,并同时观察和类比了猴及鼠类脑组织对超声辐射的散射和平均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述系通过正电子在空格点的俘获测定晶体空位形成能和熵,并与热分析方法相类比,说明其应用于点缺陷特性分析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二次成像法透镜焦距测定实验,研究总结出两种共轴调节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的指导思想明确,方法简单方便,可迅速准确的达到共轴调节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洛萨斯(Colossus)”是世界上第1台电子计算机的名字,直译应为“电子巨人”.第2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记录,“科洛萨斯”于1943年年初开始研究,不到1年的时间,于1944年1月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转.时值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年代,为了破译希特勒德国军队的洛仑次仪(Lorenz Apparatus)加密密码(以下简称加密密码),盟军统师部战略指挥当局曾秘密布置让“科洛萨斯”作为专项重要研制任务并限期完成.因为,对于加密密码的破译,关系到控制欧亚战局的稳进和太平洋战区战机的顺利发展,若使用普通手段破译上述密码,至少需要10天或半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当让“科洛萨斯”来担任破译员时,则只需七八个小时便能出色地实现破译任务.自从“科洛萨斯”履任后,盟军如虎添翼,大大加速了希特勒军队的瓦解和希特勒亡命自泯的时间表.通过“科洛萨斯”的玄孙(第6代孙)经因特网发来的信息资料觅见:“科”氏躯体已不存人世,其复制“金身”(复制品)目前放置于伦敦一座并不瞩目的专门建筑物中,要以任人“瞻仰”.“科洛萨斯”的复制物于上世纪末1997年10月才在英国伦敦的一次有关二战期间盟军“指挥神经中枢———讯、码递传”回顾展览中重新呈现,其身高约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