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正> 生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是北宋著名的社会改革家。他在哲学上是唯物论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中国哲学史界,已近乎定论。然而,其社会历史观究竟如何,深入谈论这个问题的人却不太多。这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社会历史领域,即便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最终也难免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泥坑的观点之影响吧,就连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也不能例外,况乎王安石呢?诚如是观。然而,窃以为这样太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2.
《读易大旨》代表了孙奇逢《易》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孙奇逢的《易》学思想,从“《易》本模写天地而作”,“《易》模写天地间事理”,“无卜筮而知吉凶”三个方面与朱熹《易》思想相通,有传承,也有超迈。  相似文献   
3.
论陆九渊     
<正> 陆九渊,字子静,江西抚州(今临川县)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年),死于宋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三年),是“道学”中同“理学”派相对抗的“心学”派代表。他的学说是以儒学为正宗、以封建伦常为内容、以“心”为世界观核心——主要地批判糅合思、孟儒学,老、庄道学,释氏禅学等不同形式和作用的哲学唯心主义,根据时代需要,进一步加工制作而开创了我国主观唯心主义“心学”思想体系,把“心”  相似文献   
4.
孙奇逢“独宗《十翼》”、特重“变通趋时”的 《易》 学思想, 不仅是唯物的、辩证的, 而且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其谓 “后天之 《易》 专为先天吉凶未露”的命题,就已准确地指明了这点; 尤其谓 “吉凶者以正而胜不论吉凶”的命题, 则给人生随时, 不惧刀山火海而堂堂正正做人, 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人生随时, 要前进, 就得“神理主中”,“因时而惕”, “悔吝在心”, 不仅要知“一念之善”而行之, 而且要知“一念之不善”而不复行之, 不断地“要尽人事以回造化”, 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