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胡塞尔在他的《逻辑研究》第二卷的"第一项研究"中,对意义与表达、表达与标志等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语言哲学和意义理论实行解构的基本策略,就是通过对胡塞尔所作的一系列本质性区分中所包含的内在矛盾的揭示,达到对这一系列区分的有效性及作为其前提和预设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在场形而上学原则进行瓦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JTB理论认为"知识即得到辩护或证明的真信念"。葛梯尔用两个反例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胡塞尔《逻辑研究》在知识论上取得的突破在于,它在JTB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对信念进行证实的问题,并把知识看成是我们关于某个对象的信念在关于这个对象的直观中得到充实的过程。站在胡塞尔现象学-知识论的立场上来看,无论是JTB理论还是葛梯尔对这一理论的质疑都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3.
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在所谓"后现代哲学"中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尼采曾经把他自己的哲学界定为"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但尼采对柏扛图的激烈批判与反驳,恰恰证明柏拉图哲学对他的巨大影响;通常认为"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发现,但实际上柏拉图对这个"发现"早已有所发现;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都遗忘了"存在",因此,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问题,就是要回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西方哲学的源头上去,以他们已经赢得的东西为基础,将他们未竞的事业推向前进。这表明,柏拉图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两课”教育作为人文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加强与改进,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