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1.
一次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和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一次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QKD)和认证(QA)协议存在的安全性漏洞,协议能抵抗截取/重发攻击策略和纠缠攻击策略,但不能抵抗纠缠/截取攻击策略,严格意义上说,在有信道噪声情况下,仅通过一次量子通信不能实现QKD和QA,根据原协议的条件,提出了2个新协议:①直接测量共享的GHZ态;②通过在原协议中加入检测过程以抵抗纠缠/截取攻击策略。  相似文献   
2.
两军问题的量子同步通信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量子信息中的EPR(Einstein-Podolsky-Rosen)关联对2个粒子之间的关联性和量子隐形传态技术,通过不可靠信道建立可靠的信道,设计了一个量子同步通信协议,有效地解决了两军问题.该量子同步通信协议在经典通信和量子通信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加密的量子公钥密码(Quantum Public-key Cryptography, QPKC)方案, 构造了一个QPKC系统的完整理论框架, 并分析了该方案的安全性和特点. 分析表明, 量子力学特性使得基于对称密钥构建QPKC成为可能, 这与经典公钥密码体制中的情况大相径庭. 此外, 对之前的QPKC方案提出了一种态估计攻击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ping-pong协议中比较不同检测策略效率的方法.分析了两种不同检测策略下窃听者可以得到的信息量和引入的干扰之间的约束关系,进而对两种策略进行了量化的比较.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比较所得的结论与直观分析相吻合.因此,这种通过分析窃听发生时信息量与干扰之间约束关系来比较不同检测策略安全程度的方法是可行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重新审视量子对话和双向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信息论和密码学的角度分析了两个量子对话协议和一个双向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的安全性,指出这些协议中传输的信息将会被部分地泄露出去.也就是说,任何窃听者都可以从合法通信者的公开声明中提取到部分秘密信息.而这种现象在量子安全通信中是不该出现的.事实上,很多近期提出的类似协议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信息泄露的问题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利用3×3 Hilbert空间中的正交乘积态的量子秘密共享协议. 正交乘积态的粒子构成两个粒子序列. 一个序列发送给Bob, 另一个序列在重新排列粒子的顺序之后发送给Charlie. 在Alice的帮助下, Bob和Charlie实施相应的局域测量获得所制备的正交乘积态的信息. 该协议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容量大和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幅值阻尼信道,提出了一个高效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协议利用两粒子量子态编码一个逻辑比特,从而可以抵抗集体幅值阻尼效应.消息分发者直接将秘密编码,接收者执行确定的测量解码消息,测量不存在测量基不匹配的情况.量子态传输过程利用非正交态不可区分性保证其安全性.此外,利用量子计算的基本操作构造了量子线路以实现信道编码和信息编码.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匿名量子通信协议.在该协议中,除了指数小的概率,接收者的匿名性和传输的量子消息的保密性被完美的保护.而且,该协议利用单光子而不是多粒子纠缠态构造匿名纠缠.因此,与先前的工作相比,该协议节省了量子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