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成才 《河南科学》2014,(10):2145-2148
根据生产技术集,构建了一非径向环境DEA模型.结合2010年中国各省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数据,运用该模型研究了能源结构调整对于潜在能源节约量以及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给定的能源消耗总量,能源结构的调整可有效减少碳排放量;目前,我国东部地区拥有最多的潜在能源节约量与碳减排量;但能源结构调整是一长期的过程,为了达到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需同时提高各类能源的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的作用下,利用2,2′-联吡啶、氟硼酸和乙酸钯组成复配催化体系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共聚,合成了聚(1-氧代-2-苯基丙撑).利用元素分析、示差扫描量热、热质量分析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钯复配催化剂在离子液体中对一氧化碳和苯乙烯交替共聚的重复性,使用4次后钯复配催化剂仍有催化活性.通过对比发现在聚合过程中钯复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加入2,2′-联吡啶和乙酸钯二者混合物的催化效果.分析了离子液体的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钯复配催化剂对一氧化碳和苯乙烯交替共聚的催化活性可达3.49×103g/(mol.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