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探讨无血清培养细胞HICSF的自分泌调控机制,采用RT-PCR技术检测生长因子bFGF,TGFβ1和细胞因子IL-6,IL-8,G-CSF以及细胞因子受体IL-6R和IL-8R在HICSF细胞及其同基因来源的血清培养细胞HIC中的表达状况,同时用^3H-TdR掺入法观察重组IL-6和TGFβ1对这2种细胞生长的影响,以观察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条件下部分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反应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从人小肠癌腹水中分离培养的细胞系HIC,目前已传300余代,存活42个月,并冻存3a余,单层培养细胞最短倍增时间14h,细胞具有未分化癌细胞特征,在裸鼠体内成瘤并具有非定点转移能力,该细胞系的染色体组型为亚三倍体,众数53条。  相似文献   
3.
人小肠癌腹水转移细胞的无血清建系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小肠癌腹水转移细胞系HIC的无血清培养亚系经过3a的传代培养建立成功,命名为HICSF。该细胞仍保留其母系HIC一些属性:亚三倍体组型,众数53条;增殖活跃,倍增时间16h;异体动物移植致瘤,具有活跃的血管生成行为和较高的转移行为。由于培养条件的变化,该细胞也获得了一些新的特征,HICSF细胞属弱贴附细胞,形态多变。贴附细胞主要靠树枝状突起贴附于培养介质,突起内微管、微丝相对较多,细胞骨架总体上呈无序排列。SDS-PAGE电泳表明HICSF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进入培养上清中,培养上清的层析分离表明,至少存在分子质量分别为90,70,45和10ku4种促生长活性因子,同时也存在分子质量分别为60和30ku2种生长抑制活性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共同调控着HICSF细胞的自主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