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对多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本进行比较发现,同一首诗歌在翻译成汉语时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各种译本之间的差异也很大,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第66首为例,从选词、格律、风格等多方面对不同汉译本进行研究,从诠释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译本进行分析,可见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的经历视域融合。正是由于不断的在前人的理解基础上和译者新视域进行融合,才使诗歌在翻译中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曲率统计的LiDAR点云二次滤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偏度平衡方法滤波结果中存在低矮植被、建筑物侧面墙脚等非地面点云问题,在传统偏度平衡方法的点云一次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曲率统计的点云二次滤波方法。对该方法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传统偏度平衡方法滤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曲率统计的点云二次滤波方法比传统偏度平衡法能够多滤除83%的植被点云、5%的建筑物点云,能够有效地滤除传统偏度平衡方法滤波结果中的低矮植被、建筑物侧面墙脚等非地面点云。  相似文献   
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本文截取诸多译家如郭沫若、王佐良、江枫、施颖洲的译本进行对比,首先从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三个方面分析不同译家的翻译风格;而后结合四人各自的译诗理论和实践探寻他们翻译方法中所受西方诗学的影响,进而将一篇<西风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数个译本和其中所体现的译诗理论作为数面镜子,从中管窥西方诗学对身处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SIFT算法中距离比阈值参数进行分析,提出自适应距离比阈值改进方法,并提出用随机取样一致性算法优化点与匹配点的比值作为判断最佳阈值的标准。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通过较少的迭代确定最佳阈值,并且不会给计算带来很多负担,同时能够提高匹配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叶绿体是最重要的质体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机体进行非常重要的光合作用.叶绿体90%以上的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由于叶绿体由双层膜所包围,因此这些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需要在外膜易位子(TOC)和内膜易位子(TIC)的帮助下进行跨膜运输,分别穿越叶绿体外膜与内膜进入叶绿体后发挥其正常功能.本文对叶绿体蛋白跨膜运输的过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