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化学热处理是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份的热处理过程,钢表面化学成份的改变是通过介质原子扩散来实现的,因此加速原子扩散速度,对提高生产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在低炭钢液体渗铝过程中直接加上超声波作用,结果加速了渗铝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 36XS,36X.HiSi-HP,Cr25Ni38,HP和 HK 等 6种奥氏体耐 热钢在渗碳过程中渗层深度的增加速度、渗碳层最高含碳量等性能的研究.利用电子 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了 Si,Ni.Cr.Fe 等合金元素在渗碳过程中  的行为和对耐热钢渗碳性能的影响.得到Si.Ni.Fe 等元素主要通过阻碍碳化物 形成而提高耐热钢的抗渗碳能力;渗碳过程中形成大量碳化物所需耍的 Cr 主要通 过渗层内基体提供.渗层内总的含 Cr 量并没增加,因渗层内基体含Cr量的显著下 降而使其耐氧化腐蚀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608钢回火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608钢第二类回火脆性问题。通过实验测得该钢此类脆性的温度区段 约450—700℃.初步探索了通过显微组织鉴别回火脆性的可能性。应用俄歇电子能 谱分析初步确认:回火后缓慢冷却过程中,磷、硼等杂质元素在原奥氏体晶界层的偏 聚,是使该钢产生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而铬、锰、镍等合金元素的存在及于近晶界 区的偏析,也是促进回火脆化的重要因素。指出了消除该钢回火脆性的途径:当在脆 化温区回火后可施以快速水冷;可在该钢原定成分的基础上附加适量的合金元素相.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极图和矩阵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在Cr25Ni20钢里针状σ相与奥氏体基 体具有:{001}σII{111}r,<110>σII<112>r晶体学位向关系.在σ相中发现 了可运动位错的存在。定性分析了不同使用条件下σ用对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HK-40钢转化炉管剩余寿命的推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材料的含碳量和运行后材料组织的中二次碳化物平均尺寸(或硬度)对 HK-40钢炉管寿命的影响很大,而晶界块状σ 相则无明显的影响;证明了 K—D 参数法外推更适用于 HK-40钢;给出推算 HK-40钢转化炉管剩余寿命的经验 公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时效和模拟焊接热影响区的固溶处理研究了碳化物的形态,数量,尺寸 和分布对光滑和缺口持久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晶界碳化物由铸态 的骨架状转变成块状使持久性能下降;二次碳化物呈枝晶偏析比均匀析出时持久延性 高;二次碳化物析出强化存在最佳时效温度且对光滑和缺口试样不尽相同;缺口强化 程度不仅与持久延性有关,也与持久寿命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金相、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制氢转化炉HK40 翻边法兰的周向穿透裂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翻边法兰周向穿透裂纹的产生是由应 力氧化引起的。翻边法兰在装配时受到弯曲应力。裂纹内壁氧化腐蚀的产物是由两层 组成的,内层为富铬的氧化物(Fe,Ni)Cr2O4,外层为富铁的氧化物Fe2O3  相似文献   
8.
ZG4Cr25Ni20(HK-40)钢离心铸管的物理冶金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生产的ZG4Cr25Ni20(HK-40)钢离心铸管进行了全面的物理冶金学评价表明:离心铸管无严重低倍缺陷,铸造质量良好。显微组织是由奥氏体加上分布在晶界上骨架状共晶碳化物组成。钢的常温、高温短时拉伸强度.均达到或超过了 ASTM和ACI标准。高温持久数据,经Larson-Miller法处理后,钢的Larson-Miller指数P值的分布位于B·Estruch和西野数值带中,并偏于上限。 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高温时效试验,晶界骨架状共晶碳化物和晶内二次碳化物,均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而变化,骨架状碳化物逐渐变成链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也逐渐聚集、变粗。 经过约25000 小时运行后的钢,由于组织恶化,形成了相,经测定Larson-Miller指数 P值的分布靠近了 Estruch,B·和西野曲线的下限线。经估算,炉管的残余寿命约为新管的1/6.  相似文献   
9.
运行四万小时的40HK炉管的研究及其剩余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运行42000小时HK40炉管的成分,组织和机械性能的测定与观察、发 现晶界碳化物由骨架状变为网链状,其周围有不同宽度的无析出带:二次碳化物明显 粗化:除A5段外均发现少量空洞,个别处已发展成裂纹。以上均以C段为最严重。 各段均有σ相析出.以块状为主,最多为4.3%.对机械性能无明显影响。持久数据 以C段为最低,用L-M法外推和多元回归法计算.剩余寿命为20000小时左右。 C段含碳量低于标准下限,应属废品。含碳量对寿命影响显著,应在寿命预测中 作为重要组织因素,而且应将含碳量标准的下限从0.35%提高到0.38%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着色探伤、低倍检验、金相分析、显微硬度及电子探针等方法,分析了某化肥厂一段转化炉炉管沿异种纲焊接融合区的爆裂事故。研究结果表明:4Cr25Ni20钢与1(1/4)Cr(1/2)Mo钢焊接融合区,在500℃左右, 近20000小时的运行中,1(1/4)Cr(1/2)Mo钢接近融合线部位,由于碳向焊缝扩散而发 生脱碳现象,沿异种钢的融合线折出薄壳状脆性碳化物相,融合区硬度升高,这是导 致融合区韧性下降,引起炉管沿融合线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