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有的文章以浓墨重彩、骈词丽句取胜,有的文章却以真情实感、平易近人见长。明代著名作家归有光的散文,虽然没有奇辞奥句,也不去刻意求新,但那清淡自然的语言,淳朴含情的意境,实在耐人寻味,感人至深。在文崇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统治文坛的明代,归有光尽管僻处一隅,依然敢于抗手,他写的一些“小记”、“人物传”和悼念家人的文章,诸如《先妣事略》、《女二二圹志》、《亡儿曾孙圹志》、《筠溪翁传》等等优美清新的叙事文,同那些雍容华贵、冗沓空泛的“纱帽文章”就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一方面廓清了以钩章棘句、摹拟秦汉为工的风气,一方面又发展了唐宋以来的散文传统,开辟了一片新的境界。与  相似文献   
3.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他是“扬州八怪”之一,善画、能诗、工书,前人评价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书林藻鉴·松轩随笔》)板桥一生爱竹、爱兰、爱石,画竹、画兰、画石,咏竹、咏兰、咏石,留下了为数可观的题画诗.他为什么对竹、兰、石会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他自己作过阐述:“盖以竹干叶皆青翠,兰花亦然,色相似也;兰有幽芳,竹有劲节,德相似也;竹历寒暑而不凋,兰发四时而有蕊,寿相似也.”(《支那南画大成》)同时指出;“石也有灵,亦当为余首肯.”(上海博物馆藏墨迹)由此可见,他对竹、兰、石因爱而画,由画而咏,画是人化的自然,诗是自然的人化,这些诗画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表现了他的执着追求,映现了他的品格情操,诗画中“有节有香有骨”的竹、兰、石,实际上成了郑板桥的艺术化身.因此,研究他的题画诗的思想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记褒禅山华山后洞之游,因受“怠而欲出者”的影响,“不得报夫游之乐”,回来以后,想当时情况,自悔之情不能已,同时悟治学之道,庶几类此,因以作文,劝喻人们在学习中必须深入思考,谨慎选取,而不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可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却一直被人们理解为是说学习贵在有志。《古文观止》在“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句下面,注了“接入主意”四个字。古之人如此看,今之人也如此看,许多分析《游褒禅山记》的文章,也都认为这篇文章是教育人们认识:要能到险远的地方见“非常之观”,最重要的条件,便是有志。  相似文献   
5.
文言教材里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极因素。我们感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文言教材消极因素的处理,有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揣浅陋,试陈管见。一、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准确分析文言教材中的消极因素,既要清除形而上学的“左”的影响,又要克服无视时代的阶级的局限,脱离实际地  相似文献   
6.
尽人皆知,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具有丰硕的成果,诸如《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杜陵叟》、《缚绒人》、《母别子》等讽谕诗,《长恨歌》、《琵琶行》等感伤诗,无不家弦户诵,脍炙人口,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卓著的建树,且不说《与元九书》、《策林》诸篇对于诗歌创作发表了系统的精辟的见解,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诗论诗,以诗论文,以诗论画,表现了卓越不凡的特色.本文拟就他的诗评论作一番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篇选自《国语·晋语(八)》,它通过晋卿宣子(韩起)忧贫,叔向(羊舌肸)致贺的记述,引出人不患贫而患无德,修德是立身根本的议论,全文立论精奇,剖析入理,显得警醒动人,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鲁迅十分注重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他在1909年翻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例略》中特别作了介绍:“!表大声,?表问难,……有虚线以表语不尽,或语中缀。有直线的以表略停顿,或在句之上下,则为用同于括弧。”他的作品的语言所以炉火纯青,生动传神,精当地使用标点符号是其原因之一,单就省略号而言,也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成为无声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发挥了显著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