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研究了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的变速恒频双馈感应电机系统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首先,通过数值仿真,观察了系统随着输入机械转矩增大时出现的低频振荡现象,结果表明,低频振荡现象的发生会增加定子电流的总谐波畸变,从而降低系统的性能.其次,建立了双馈感应电机及其励磁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系统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发现,系统发生的低频振荡的动力学本质是Hopf分岔,并据此给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边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变速恒频双馈感应电机系统中的动力学行为和稳定性问题,对该系统的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限制器的混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使用限制器实现混沌控制的方法。当系统受控变量超出阈值时,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当系统受控变量回到阈值范围之内时,则恢复到原有的参数。以Lorenz系统和Rossler系统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满意的控制结果,并发现该方法有如下规律:控制的成败与否跟阈值和被调整的系统参数有很大关系;系统的初始值影响所经历的暂态时间。该方法在实际的物理模型中易于实现,且控制的反应时间很短,在需要高频响应的某些混沌系统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瓷套式5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电位分布计算及均压环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有限元-解析结合解法,对330kV和一种新型500kV氧化锌避雷器(MOA)电阻片的电压承担率进行了计算,解决了含复杂介质和导体结构的轴对称无界电场的数值计算问题,其程序设计与通用的有限元法完全相似,在330kVMOA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取得了良好一致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新型结构500kVMOA电阻片的电压承担率的多种因素,并给出了电阻片的电压承担率分布较为合理的一种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不连续运行模式电流型Buck-Boost变换器中的分岔和混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连续运行模式条件下,建立了分析电流反馈型Buck—Boost变换器中的分岔行为和混沌过程的分段离散迭代映射方程,得到了以输入电压E为参数的分岔图和相图.数值结果表明,工作于不连续模式下的电流反馈型Buck—Boost变换器会出现特有的一些非光滑分岔现象.例如,与光滑系统中典型的倍周期分岔不同的是,在周期1到周期2的倍周期分岔点附近,周期2轨道分枝不垂直于周期1轨道分枝,并且直接经周期6到达混沌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容式电势能采集器采集交流输电杆塔周围空间的电势能,为安装于杆塔上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供电.文中首先分析了电容式电势能采集的电路模型和负载阻值对采集器输出功率的影响,得到了获取最大能量的条件.然后针对交流双回500 k V干字型输电杆塔的塔头电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电势能采集器适合的安装位置.最后通过实验测量到直径40 cm、间距15 cm的电容式采集器在电场发生单元工频电压为50 k V时,24 s内采集的能量为5 m J,可以等效为208#W的输出功率,满足无线传感器的最小功率要求.实际的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电压更高,如能在杆塔上有效利用高场强区域,优化电容采集器结构,则完全可能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并最终为安装于杆塔上的在线监测装置供电.  相似文献   
6.
不连续电流型Buck-Boost变换器二参数分岔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分段光滑映射方程,得到了输入电压E和负载电阻R同时变化时,不连续运行模式下电流型Buck—Boost变换器的二参数分岔动力学行为图,得到了发生分岔时映射雅可比矩阵特征值的跃变特征——以不连续的方式跳出复平面上的单位圆.结果表明,映射总有某个或某些轨道点位于相平面中不同区域的边界上,即映射随着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的变化会发生边界碰撞分岔现象,如由周期态到周期态以及由周期态到混沌态的分岔.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焊接机器人焊接功能产权化,采用了一种新型机器人控制器--KeMotion机器人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机器人在控制器平台上的焊接功能集成应用,包括焊接系统的控制总线结构、硬件构成以及应用指令模式,实现一种基于新型控制器平台的工业焊接机器人焊接系统方案。在此平台上实现了机器人焊接功能开发,并通过实际焊接作业过程验证了焊接功能开发方案的有效性以及系统的可行性,满足焊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