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稻田垄作免耕对根际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分析不同耕作制度对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和颗粒态有机碳(POC)的影响,并与非根际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实行垄作免耕(水稻—油菜)的方式下,根际SOC和PO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耕作方式,而实行水旱轮作(水稻—油菜)方式下二者含量均最低.垄作免耕(水稻—油菜)根际SOC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其他耕作处理均为根际低于非根际土壤.另外,垄作免耕(水稻—油菜)根际土壤POC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常规平作(水稻—冬水田)也为根际大于非根际土壤,但差异不显著;其余耕作处理根际土壤POC含量均表现为非根际大于根际土壤,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垄作免耕(水稻—冬水田)和垄作免耕(水稻—油菜)SOC和POC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免耕方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保护和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1994、2000、2006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了1994—2000年、2000—2006年不同海拔梯度(≤400m、400—800m、800—1200m和≥1200m)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400m以下区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的区域,1994—2000年,高海拔地区(400m以上区域)的耕地(旱地和水田)大量转化为林草地,而400m以下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的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大量转化为耕地;2000—2006年,耕地(旱地和水田)大量转化为草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各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呈现波动特征,但就两个时段相同海拔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速率看,各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均是一个不断减小的过程,1994年以来全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经历了一个不断降低的过程.通过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不同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有助于理解后备资源短缺和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土地资源压力,对制定该区域合适的土地管理时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