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本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分散于海水中的烷烃的自然风化。用厦门港湾日高盐度海水(S=29‰)加入20~#柴油搅拌2h使油分散于海水中,静置过夜,取中层部份作为含油海水。另取盐度为10‰的河口水和高盐海水(均用脱脂棉过滤)按不同比例混为含油海水。另取盐度为10‰的河口水和高盐海水(均用脱脂棉过滤)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入等量的含油海水,配成一系列初始油含量相同(约0.2mg/l)而不同盐度的溶液,恒温25℃,取初始和8天后的水样萃取分析。实验均分两组平行进行,其中一组加入HgCl_2(Hg~(2+)含量为1ppm)以杀死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食物、光照及接种密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Mueller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增殖率和所达到的最高种群密度的结果显示:自然光照条件下种群增殖率要高于全暗条件。自然光照条件下以小球藻Chlorella sp和酵母混合为饵科组的种群饵科效果最佳,小球藻组次之,酵母组最差;以小球藻为饵料,自然光照条件相同,分别接种1,10,20,25,30/mL中,种群日平均增殖率以接种1/mL最高(0.4326),但到达蜂值最晚。可达最高种群密度以接种30/mL的最高(60.4/mL)。轮虫增殖率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以小球藻为饵料最大。接种密度以20-25/mL适宜。  相似文献   
3.
以13 C标记的小硅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为研究对象,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系统(UPLC-Q-TOF-MS)对其总脂进行分析,直接观察总脂中各类脂标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小硅藻中共检测出7类脂分子,分别为甜菜碱脂(DGTS)、二酰甘油单半乳糖脂(MGDG)、二酰甘油双半乳糖脂(DGDG)、二酰甘油(DAG)、三酰甘油(TAG)、二酰甘油硫代糖脂(SQDG)和磷脂酰甘油(PG)。其中DGTS、MGDG、DGDG、TAG和SQDG都可以检测到标记的结果。该方法操作方便,前处理简单,测量结果直观准确,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和脂类代谢研究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对虾育苗需使用活饵如硅藻、卤虫幼体等。近年使用豆浆、蛋黄以及豆浆制备物等人工饵料培育对虾幼体已获成功。但这类饵料不能全部代替硅藻和卤虫的作用,而且这种饵料易受细菌侵附、从而使饵料分解影响水质。自70年代未以来,各种类型的微粒饵料(MD)的研制受到国外学者重视并对其饵料效果进行投喂试验。随着对虾营养需求的研究,用人工微粒饵料(MED、MCD)培育对虾(P.japonicus)幼体从 Z_1期—P_1期82年首次获得了成功,并且在生产上得以应用。83年继又报导卡拉胶粘结微粒饵料(MBD)饲喂日本对虾幼体,从 Z_1—P_1期达到了67%的成活率。在此情况下,国外微粒饵料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