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8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不管是路基添筑、路堑挖方,底基层、基层摊铺,还是沥青面层施工,压实度控制与检测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在公路建设中,常遇见中小型构筑物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桥梁墩台、扩大基础的软弱层,通常在地表以下2~8m范围内,常规的处理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采用换填法易造成基坑坍塌,填料无法碾压密实,造价高。采用钻孔灌注柱群桩基础,结构  相似文献   
3.
桥(涵)头跳车问题是目前国内公路较常见的道路病害之一,尤其在一般的干线公路和县乡道更为突出。桥(涵)头跳车主要是因为桥头伸缩缝或桥头与路面相接处出现不同高低的错台,这些错台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动和冲击,从而对桥梁和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使司乘人员感到颠簸不适,严重使通过车辆大幅度减速,有的甚至造成行车事故,从而影响了公路正常营运。我们对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桥(涵)头跳车问题是目前国内公路较常见的道路病害之一,尤其在一般的干线公路和县乡道更为突出.桥(涵)头跳车主要是因为桥头伸缩缝或桥头与路面相接处出现不同高低的错台,这些错台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动和冲击,从而对桥梁和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使司乘人员感到颠簸不适,严重使通过车辆大幅度减速,有的甚至造成行车事故,从而影响了公路正常营运.我们对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充放电的仝时,测定了銀电极在40%KOH中的重量——时間曲線。根据曲線的斜率,提出了初步的反应机理。实驗結果表明这种方法可用於研究电极过程,但是需要有可靠的密度数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二氧化锰及其还原产物的一些晶型变体的结构,提出γ—MnO_2充电不可逆性的可能原因。综合文献上的结果,阐明γ—MnO_2的第一放电阶段是均相固相反应的论证。用动电位扫描描方法,研究了石墨上电沉积二氧化锰薄层电极的电极行为。对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不同的扫描速度、以ZnO饱和等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第一放电阶段及第二放电阶段,在这种情形下分别符合均相固相反应及溶解—沉积机理。在第二阶段放电受到阻碍的情况下,纵然扫描电位进入第二放电阶段的电位区,电极仍有一定的可充电性。这可能是解决二氧化锰电极的可充电性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不管是路基添筑、路堑挖方,底基层、基层摊铺,还是沥青面层施工,压实度控制与检测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如何科学地检测压实度,准确地评定施工压实质量也就非常重要。然而,压实度检测过程中常出现几种异常情况,使得质量人员、监理人员难以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不仅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而且若出现错误的评判结论,将给承包商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为此,结合各种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就压实度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铂上电沉积二氧化锰薄层电极在不同KOH浓度,不同扫描速度、以ZnO饱和等条件下的动电位扫描曲线,结果与石墨上电沉积二氧化锰薄层电极类似。不进入第二放电阶段或阻碍了第二阶段放电的进行时,二氧化锰电极有一定的可充电性。这是二氧化锰本身特性。初步分析了Mn_3O_4的形成机理对可充电性的影响,讨论了化学反应形成机理的依据及存在问题,并与McBreen的电极还原形成机理进行比较.有ZnO时,对二氧化锰的可充电性的影响更为剧烈。也测定了3MNH_4Cl及饱和的3NH_2SO_4溶液中的动电位扫描曲线,结果与石墨上电沉积的情形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
用悬汞极阳极伏安法及汞齐电位法測得Cu与Zn在汞中形成一种金属間化合物CuZn,它与汞中的Cu与Zn成非均相平衡。用該两种方法求得其溶度积分別为5.2±0.9×10~(-6)及2.4±0.4×10~(-6)(克原子/升)~2。也研究了CuZn化合物的形成与分解速度。  相似文献   
10.
对有后置反应的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进行了理论推导。用Laplace变换将偏徽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转换为积分方程。以无因次参数法和Huber法分别进行了处理,得出无因次参数Ψ(ξ)和电流参数φ(t)的递推公式。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解,算出了后置反应平衡和速度的影响。对文献上的某些结果,与不考虑动力影响的De Vries和Van Dalen理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理论推导是合理的。另外还给出了简化公式,并做了初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