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前言1.人工智能简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技术科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大规模的算法。数据的量级的增长、计算能力的提升、存储的便捷化、数据的可分析程度提高,都在加快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链可划为三层,即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1)基础层包含硬件存储与计算资源和大数据资源等,芯片、云计算平台、传感器、大数据等均包含在此层中;(2)技术层包含算法、模  相似文献   
2.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日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保持竞争优势和发展竞争优势的利器。因此,世界各国或地区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如何规避、利用台湾专利对提升大陆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在大学与企业界之间担任“桥梁”角色.连接从基础研究至新产品开发的全方位研究。其中。特别注重共性技术的开发及其成果转化,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4.
建立、培育科技中介机构.使其向专业化、配套化、市场化发展,已成为我国政策引导的一项共识。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就提出了“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机构以及技术经纪机构等中介机构.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让提供良好的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学习调研”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联系本所的工作实际,我们注重把学习调研落实到科学发展的项目上.谋划科技情报服务向知识产权领域拓展的新路子。为此.我所于4月下旬组织调研组前往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调研学习其平台建设经验、服务企业的内容及服务方式等.并对厦门完善和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效能,服务我市“百亿产业集群、产业链”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厦门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1.科技投入持续大幅增加厦门的R&D活动经费支出持续增长.2004~2007年平均年增长达到22.6%.占GDP比例逐年提升.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平均年增长达到25.52%:人力投入也不断增加.2004~2007年专业技术人员数和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平均年增长分别达到4.60%和17.61%.显示了厦门市对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  相似文献   
7.
回顾篇 厦门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1980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厦门岛北部湖里划出2.5平方公里,设立厦门特区。1981年10月,厦门特区开始正式动工兴建。从此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序幕.厦门的科技事业也迎来发展的崭新一页。1984年3月。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厦门岛共131平方公里.并逐渐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以加工出口区为主起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福建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强调,着力区域协调,大力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着力创新驱动、着力区域协调,大力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加快一体化进程。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关联产业配套协作,推进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建立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北城市群和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城市群发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反思其经济发展模式,抓住机遇,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及多元文化优势,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走向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该国制造业巩固加强已有的四个关键产业,包括电子、化工、生物医药科学及工程,在微机电系统、纳米技术、光电技术、信息技术等新领域通过提供共享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