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脑的阅读障碍的诊断:阅读障碍诊断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最主要的类型.阅读障碍的诊断受到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评价传统的基于认知行为的阅读障碍诊断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脑的阅读障碍的诊断"这一新的模式,并从理论和方法上对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多种神经影像技术在阅读障碍诊断中的合理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运用脑电技术考察了17名正常被试在句子情景中量词和名词的加工机制.结果发现,量词和名词引发了相似的ERP成分,均出现了反映视觉加工P2成分和与语义加工或预期有关的N400成分.这表明量词和名词在存储表征机制上相似,但是在句子情景中,二者的加工机制又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3.
儿童Stroop效应加工阶段特点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小学六年级儿童为被试者,采用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了Stroop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中要求被试者判断在计算机屏幕中央出现的汉字颜色,并尽可能又快又准地按下相应的键,同时使用32导电极帽记录被试者的脑电信号。结果除了发现反应时的Stroop效应;还发现在汉字出现后大约300 ms左右,颜色与语义不一致的汉字诱发的P300比其它两种条件的波幅要大、潜伏期要晚;在汉字出现大约400 ms之后引发了一个慢波,不一致条件和控制条件引起的慢波波幅在头皮顶部比一致条件大。结果说明儿童Stroop效应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干扰效应是早期颜色识别和后期反应选择两个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促进效应则发生在后期的反应选择阶段。  相似文献   
4.
关于意识问题OnConsciousness魏保民(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西安710062)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北京100875)1880年,德国生理学家杜布瓦一雷蒙(EmilDuBois-Reymond)在柏林科学会的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词汇阅读中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已有的阅读模型和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 初步提出了一个整合了情绪调节作用的词汇阅读模型. 模型包含4个基本假设, 即优势激活区假设、情绪调节假设、注意水平假设和交互作用假设. 模型的现有实验证据来自4个方面: (ⅰ) 阅读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即关于阅读的神经网络的研究); (ⅱ) 情绪对词汇阅读影响的研究; (ⅲ) 注意的两种水平对词汇阅读影响的研究; (ⅳ) 不同注意水平下阅读的情绪调节作用. 上述假设为今后的系统化研究指明了方向, 也是建立更加具体、精细的词汇阅读模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格与脑内神经化学物质: 一项磁共振氢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世勇  彭聃龄  金真  刘宏艳  杨洁 《科学通报》2005,50(18):1967-1971
为了探讨人格特征的生理基础, 利用无损伤的磁共振氢谱(proton maga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 MRS)技术考察了内、外倾正常个体脑内4种神经化学物质(Cho, mI, α-Glx与NAA)的浓度在前扣带回的差异. 结果发现, 内倾者在前扣带回的3种神经化学物质的水平(Cho, α-Glx与mI)显著高于外倾者. 这一结果给出了前扣带回与人格特质有关的新证据, 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Eysenck关于内倾者的唤醒水平高于外倾者的假设, 同时也为人格的心理生物理论提供了神经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