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罗潜(1911-1993),广东大埔人,药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国家一级教授。1978年,中央决定在复办暨南大学的同时创办暨大医学院,罗潜受卫生部委托任暨大医学院首任院长,挑起当年筹办、当年招生的艰巨任务。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年鉴》第38卷第6期正式公布了暨南大学医学院的名字,标志着暨南大学医学院获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1928年,还在读高二的罗潜考入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成绩优异,于1933年提前半年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35年被公派带职赴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留学,在德国专攻药理学,对军工、化学药品苯胺、硝基苯引起变性高铁血红蛋白机理红细胞阴离子交换速度等课题进行了研究,成就斐然:以硝苯中毒引起的变性血红蛋白机理为融媒过程所写成的科学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性杂志《药理学专刊》,提出的结论曾被多种德文、英文参考书和专著引用。次年获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研究所。罗潜在任暨南大学医学院院长期间,十分重视中德文化交流、两国学者的互访。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柏林菲得利(Friedrich)女皇基金会与暨南大学医学院签定了友好合作的协议,柏林女皇基金会每年为暨大医学院提供10名以上学生的奖学金...  相似文献   
2.
邝公道(1916-2003),广东开平人,著名矫形整形专家、国家一级教授,1978年,邝公道参加筹建暨南大学医学院和广州华侨医院。被誉为“华南一把刀”。邝公道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邝磐石在广州开设了邝磐石医院。1933年,17岁的邝公道考入德国柏林大学医学院。1939年,邝公道毕业后进入柏林大学外科医院任助教。1940年,邝公道获柏林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并取得德国医师资格,成为少数能在德国行医的中国人。邝公道在柏林耶纳大学任助教时,便对创伤骨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1943年他转至德国东北钢铁联合企业创伤医院任教。两年后他被提升为主治医师及柏林市工业外伤监督医师。1946年,邝公道回国,应邀出任广州陆军总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兼代主任。一年后被中山大学医学院聘任为外科副教授。1948年,年仅32岁的邝公道因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中成绩突出被提升为外科教授。抗美援朝时,邝公道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手术队,并担任中南医疗队队长。他亲手创立了中山医学院外科学系,并出任该系第一任主任。同年,他加入国际外科学会,成为当时我国华南地区唯一的会员。1987年,退休后的邝公道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同筹款十万元,创...  相似文献   
3.
郁知非(1916-2002),上海人,著名内科学、血液病学专家,教授。1982年4月,郁知非调任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任暨南大学医学院顾问,同年被浙江医科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他讲课内容充实,讲解清楚,深受同学们欢迎。他还经常到全国各地讲学或主持学术会议。他曾到美国、加拿大、瑞典、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1985年美国出版温特罗布(Wintrobe)所著的一部有关血液学历史的书籍“Hematology,The Blossoming of a Science,A Story of Effortand Inspiration”书中,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