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新基因SNC 6 6和SNC 73的表达状况 ,并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探针 ,并用它进行cRNA/mRNA原位分子杂交 ,检测37例大肠癌标本及其相应正常大肠粘膜中SNC 6 6和SNC 73两基因表达mRNA的状况 ,并加以比较。结果 :SNC 6 6和SNC 73基因只在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中表达 ,在大肠癌组织中都存在明显的表达缺陷 ,尤其以SNC 73的表达缺陷更明显。SNC 6 6在粘膜绒毛上多呈梯度性表达 ,以隐窝处最深 ,到绒毛顶端逐渐变淡 ;SNC 73则多呈均一性表达。结论 :SNC 6 6和SNC 73是表达行为、代谢途径均有所不同的两个免疫球蛋白样大肠癌负相关基因 ,可以作为候选大肠癌抑癌基因加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给人大肠癌H901和SW1116NC裸小鼠模型接种同系半裸鼠的胸腺,经2-3周免疫效应潜伏期后,直径约1cm的瘤块逐渐缩小,在9周内完全消失。光镜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在瘤块内逐渐缩小,被浸润的淋巴细胞和间质分割成孤岛状,在5周未肿瘤细胞基本消失,继而是一个肿瘤残存结构被逐步完全吸收的过程。透射电镜检查发现肿瘤细胞的死亡与细胞凋亡现象有关,即肿瘤细胞的核染色质浓聚,沿核膜分布。在先天性T细胞免疫缺陷的NC裸小鼠中经胸腺移植后部分重建裸鼠T细胞功能杀灭实体肿瘤的模型对进一步研究免疫系统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人降结肠高分化管状腺癌裸鼠移植瘤,历时两年余已传19代。研究表明,移植瘤的组织形态各代之间基本相同,呈高分化管状腺癌。腺管上皮细胞呈柱状,核梭形或不规则形,核仁明显,核位于细胞基底部呈极性排列;腺腔侧可见胞浆带。少数癌巢上皮细胞排列极性消失。在肿瘤相关抗原表达方面,CEA抗原呈弥漫性胞浆阳牲,人大肠癌抗原(MC_3)呈胞浆和腺腔缘阳性,腺管旁浸润小巢的阳性程度明显高于腺管。对9代移植瘤进行电镜观察,各移植瘤癌细胞超微形态呈现异型性,但腺腔缘可见微绒毛。提示我们建立的人降结肠高分化管状腺癌裸鼠移植瘤适合作为人大肠管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和治疗研究的较好模型,MC_3抗原表达强弱可能同癌细胞的增强和侵袭力有关,以MC_3全胞浆阳性的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更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