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双侧向测井是裸眼井测井的常规项目之一。本文介绍的恒功率双侧向测井仪按实际的地层电阻率的变化,通过软件的计算和处理,自动调整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保持主电流的功率恒定,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动态范围和精度。整套电路硬件十分简单,最大限度地采用软件取代了硬件,同时采用了5700系列双侧向电极的电极距尺寸,同时取得深浅两条电阻率曲线,反映出地层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的变化。文章介绍了该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技术指标,软、硬件的实现方法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论流动人口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流动人口能有助于优化我国生产要素的地域和空间分布,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流动人口在城镇空间的集聚对城镇造成了震荡和冲击,诱发城镇经济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冲击和震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或正在演化为城镇经济发展的动力;三是流动人口的聚集有助于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的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景观格局带来了深刻改变﹒本文利用2010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杭州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特征与景观破碎度、集聚度和异质性﹒在综合评价和比较后发现: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与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互动作用十分强烈,城市扩张效应显著,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分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空间性规划对于土地利用变化起决定性作用;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加,景观优势度有所降低,各类用地比例更为平衡,但生态用地优势度较低、破碎化程度较高,存在生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声波测井、连续测斜测井、井温测井和自然电位测井原来是四种不同的测井仪器,要想测全这四种参数,只能下四次井,既耗时又不安全。为了减少占井时间,降低井中事故,提高测井效率,我们研制了该组合测井仪。本文介绍了声波、连续测斜、井温和自然电位组合测井仪器的研制及使用效果,它为煤炭等资源勘探测井的施工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模式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缔结了一种现代化的关联方式。在此环境下的信息消费 ,不仅对消费时空进行了修正 ,呈现特征明显的个性化趋势 ,而且具有极强的反馈机制 ,同时标准化技术制式也对其产生了锁定效应 ,消费者必须为此支付较高的转移成本。电子商务模式目前运作的最大障碍在于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不能协调统一 ,影响了信息消费的连贯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比较“五普”和“六普”结果可见,我国有6个省、107个地级市(区)、1022个县(区/市/旗)的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更多的县市正在加速步人人口下降区队列。人口持续下降对这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以浙江19个人口下降县(市)为例,人口下降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正面临三大困境,并有三大演进趋势。为此,政府在推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时,应遵循人口发展规律有效提升人口集聚能力,调动市场化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采用非均衡路径促进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优化,实施重构农村社区的多层面政策革新。  相似文献   
7.
含水层的定量解释,为矿区开发提供可靠的地层深度及含水层厚度,研究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研究孔内含水层的特征,为钻孔提供准确、可靠的地层信息,是煤田地质测井的主要任务之一。对测量技术条件的改变方法探测原理和纵向分辩的不同,再加之人为因素,不同测井方法的定量解释必然存在一定误差,为衡量成果的可靠性,有必要研究探讨测井误差的原因,限制误差的范畴。本文以分析不同测井曲线可能产生的误差及井眼物理的影响,提出较为合理的判层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作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妥善处理人地关系,集约利用城镇土地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以异速增长模型作为统一可比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测度标准,对2001—2014年浙江省54个县域城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展开评价与比较,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异速增长模型适用于县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测度,城镇化发展阶段、测度有效性和数据质量等对拟合优度具有约束性;浙江县域城镇土地利用整体集约,但也存在人地关系不协调和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财税与产业、自然条件与发展水平和经济区位是影响浙江县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三大因素,各因素间有较强的非线性增强作用.最后,从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