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口化素质是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掌握的各种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总和;人口化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特别是21世纪随着高科技和劳动技能的提高,知识经济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与地区而言,高素质劳动力都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因此,充分重视和提高人口科学化素质,对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化的繁荣,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作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普查资料,分析人口化素质对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2.
和平解放前的西藏,是封建农奴制社会,这个制度严重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化落后,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在政治、经济、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本通过有关数据,特别是对西藏自治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分析,阐述了西藏人口的变迁,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西藏人口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央宗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Z1):82-8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同世界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实施双语教学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校教育面向现代化、国际化,培养世界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西藏大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OpenType技术在藏文字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桑多吉  强巴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3):129-132,126
用传统的字库技术进行藏文文字处理时,遇到了最终显示字形不存在确定码位、文字字库具有文件大、编码混乱、系统间互不兼容、不支持Internet藏文信息交换等诸多的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一种能克服这类问题,满足藏文处理需求的字库技术——OpenType,并针对藏文处理系统的现状,提出了藏文字库和文字处理程序等方面整字编码方案和国际编码标准兼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往过同岩体位于藏东类乌齐地区往过同,岩石类型为斑状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K-Ar同位素年龄为35 Ma,时代为始新世。往过同花岗岩富硅、铝、碱,高钾贫钛,低铁、镁、钙,在SiO2-K2O和K2O-Na2O图解中样品均落在钾玄岩系列区,岩石系列为钾玄质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负Eu异常;在原始地幔蛛网图上Th强烈富集,Sr呈现低谷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表现出钾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经分析,并应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往过同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藏大骨节病高发地区大骨节病家系的分布特征和遗传特点,并与当地人群正常家系的遗传背景差异进行比较,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运用分子遗传流行病学手段,收集大样本量的大骨节病家系和正常的对照家系样本,建立详细遗传样本库和家系系谱,采用家族聚集性、系谱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西藏地区大骨节病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居住条件差的贫困地区,居民以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牧为主,主要食物以当地青稞为主,饮食结构单一,而且所选择的各高发区间的患病情况也存在差异;发现男女都可发病,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骨节病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该病多见于40~59岁年龄段,60岁以上人员患病情况最严重;大骨节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高发家系中随着亲缘级数的减低,患病风险增高,通过家系分析表明,该病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应改善病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提倡合理饮食;显示大骨节病为多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性疾病,致病原因中仍需考虑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西藏萨纳金水电站的改造工程,浅谈了在高海拔地区运行多年的水电站的改造设计,并为类似电站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路基顶面温度的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稳定性及耐久性与路基底部多年冻土的存在状态密切相关。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与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模型,分析了结构层厚度、结构组合变化对路基顶面温度的影响;利用灰关联方法,以温度稳定性最差的路面结构为参考,分析了不同路面结构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增加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在路面结构中设置沥青碎石层、级配碎石层,在高温季节可以有效降低路基顶面温度;级配碎石层厚度与路面结构的温度优劣性相关,小于16cm时ACGR、AGR、ACR这3种沥青路面结构较好,大于16cm时ACGR、ACG、AGR这3种结构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多年冻土地区半刚性基层开裂处治及沥青路面结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林芝市主城区典型生态用地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其市政规划及旅游发展提供依据.在市区选择典型生态用地,监测其空气正负离子、温湿度及大气颗粒物,采用单因素方差、多重比较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空气质量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综合评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含量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不同季节温湿度指数的日变化同空气负离子的日变化一致,夏季全天候均表现为舒适,冬季全天候均表现为寒冷;夏季及秋冬季节颗粒物(PM_(2.5),PM_(10),TSP)日变化分别表现为"线性递减"和"幂函数"型曲线.不同季节颗粒物含量达标率均在50%以上.②空气负离子、温湿度指数季变化从大到小均为:夏季、秋季、冬季,而颗粒物含量季变化从小到大均为:夏季、秋季、冬季;不同季节各生态用地在空气负离子、温湿度指数、颗粒物含量中大小顺序不一.③空气负离子、 PM_(2.5)、 PM_(10)、 TSP、温湿度指数及温度在第一主成分中的载荷系数较大(0.8以上),其对第一主成分的影响较大;绿地、水体空气质量优于湿地和对照点.绿地、水体附近空气质量较好,在市政规划时,应尽可能多地融入绿化和动态水的设计,夏季空气质量优于其他时间,建议市民夏季多多出行.  相似文献   
10.
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撰写的《智者入门》是藏族传统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藏族传统教育实践影响深远。文章结合藏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介绍了此书的基本内容,并具体论述了《智者入门》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主要特点及其在藏族传统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