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秦岭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觅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利用定量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取食行为,结果显示:其取食行为存在固定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其身体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到了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齿的磨损和其他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模式逐渐解体.总的取食时间可以分为准备时间(38.08%)、间歇时间(5.13%)和吃的时间(56.79%),在取食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熊猫通过3种途径有效地增加日食量,即提高动作熟练程度、减少准备时间和减少间歇时间.  相似文献   
2.
白头叶猴社会行为谱包括性行为、友好行为和争斗行为3类,对G群中取代和臣服行为的分析发现,有3只公猴的地位最高,它们之间又呈线性等级关系,其他个体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不呈线性。个体间亲密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母猴间的关系最为亲密,地位最高的2只成年公猴之间存在着联盟关系。母猴是主要的梳理者,梳理其他个体的次数占70.7%,而未成年公猴主要接受梳理,它们梳理其他个性的次数只占2.8%,而被梳理的次数支占33.1%,2只成年公猴之间以及与母猴之间的具有倾向性的梳理关系是和等级关系相一致的。白头叶猴两性的社会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公猴积极参与到群间争斗中,保卫群中个体的安全以及领域,这些行为更符合配偶保卫假说。  相似文献   
3.
一个野生白头叶猴全雄群的巢域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白头叶猴全雄群的巢域利用状况及其未来走向,从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作者对一个新形成的全雄群GS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观察。通过最小面积法确定GS群的巢域总面积为62.4 ha,其中与邻群的重叠巢域占总面积的73.8%,这很可能是其巢域远大于已知一雄多雌群的直接原因。通过分析群在巢域各部分活动的月时间比例,发现GS群对特有巢域和重叠巢域的利用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白头叶猴社会行为谱包括性行为、友好行为和争斗行为3类,对G群中取代和臣服行为的分析发现,有3只公猴的地位最高,它们之间又呈线性等级关系,其他个体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不呈线性。个体间亲密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母猴间的关系最为亲密,地位最高的2只成年公猴之间存在着联盟关系。母猴是主要的梳理者,梳理其他个体的次数占70.7%,而未成年公猴主要接受梳理,它们梳理其他个体的次数只占2.8%,而被梳理的次数却占33.1%。2只成年公猴之间以及与母猴之间的具有倾向性的梳理关系是和等级关系相一致的。白头叶猴两性的社会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公猴积极参与到群间争斗中,保卫群中个体的安全以及领域,这些行为更符合配偶保卫假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