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美知识产权问题愈发突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把中国未严格实施知识产权协议视为中国政府有意主导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
贸易政策与外交的结合在9.11后被进一步强化,贸易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推行美式民主的重要一环,其作用大大加强了。事实上,9.11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是在按照安全和经济结合的重要性排列其贸易日程。  相似文献   
3.
在逐步削减农产品关税之后,利用检验检疫手段和对国内农业提供支持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中最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中美农产品贸易也不例外,集中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一个微缩景观。  相似文献   
4.
“特保”条款,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条款,是中国在入世协议书第16条中所承诺的。即:对于由于从中国进口的某一产品激增、从而对WTO成员国内市场上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造成市场扰乱所采取的保障措施。它与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中针对纺织品的第242段———纺织品特保条款一  相似文献   
5.
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文章早已在各种报刊上“铺天盖地”,本刊也发表过不少篇。之所以本期仍给读者推荐如此大篇幅的文章,是因为它独特的、全方位的分析问题的角度。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也就不会有困惑不解之处了。——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6.
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往往在经贸关系中或隐或现地扮演一定角色。虽然各国都存在着政治对经济的介入,但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使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是一个政治权力分散的国家。这既是其“民主政治”的优点,但也为其政策制定增加了许多变数。影响美国政治决策的包括总统和国会、政府行政机构、私人和各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大众传媒以及各州选民等,而且各方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的重叠使决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这不同于政治权力集中的国家,政府可以以较大的自主性做出决策。在美国,政府必须同时考虑各方…  相似文献   
7.
王亚娟:感谢诸位光临今天的"茶座"。今天"茶座"要讨论的问题乍一看似乎有点儿老生常谈,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金融开放与安全这一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反倾销”成为美国频频动用的贸易报复手段。这并非偶然,而是与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相关联的。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美国国内有些产业以加工制造业为典型代表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威胁;而在打开全球市场方面,其进展却不如想象顺利。在这样的条件下,美国开始奉行“公平贸易”,即继续致力于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要求贸易伙伴也同样打开国内市场,并对所谓“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实行严厉报复。“反倾销”和“反补贴”、“保障措施”、“301条款”等的加强使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迅速扩大使中国…  相似文献   
9.
尽管受到飓风“卡特里娜”、“丽塔”和“威尔玛”的短暂影响,但从整体上看,2005年美国经济仍保持了强劲和稳健的增长,预计全年的增长率将在4%左右。同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双双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通胀率接近2%的临界点,失业率下降到接近充分就业的5%。推动经济强劲增长的短期因素包括:(1)居民消费。近年来,居民消费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推进器”。虽然2005年以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品消费略显疲态,但是非耐用品消费起到了为消费“添柴”的作用。(2)企业设备和软件投资。信息技术革命“点燃”的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增长曾一度导致企业过…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中美间的经贸摩擦此起彼伏。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真正让人担忧的,是这个问题背后扎扎实实存在着的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即使有时这种力量并不由政府主导。2003年,中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并被有些人用来论证“不公平竞争”、美国工人的失业以及制造业的衰落等问题。一时间,似乎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这只筐子里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但在这些错位的因果关系背后,一个“难于启齿”的事实是,中国加入WTO使美国本已面临激烈国际竞争的制造业“如履薄冰”。在这种时候,美国很需要找到一个“替罪羊”。责怪别人远比自己面对现实更加容易和简单。然而,美国试图通过贸易争端掩盖自身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做法,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也不能从根本上使美国国内相关产业复兴。美国的钢铁等产业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中美经贸关系中,到底在哪些方面存在摩擦?从本期起,我们推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摩擦点”系列,予以介绍。另外,本期张运成的《构建正常中美经贸关系的战略性思维》一文也很值得一读。朱文晖著文《香港经济步入新的上升周期》,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对香港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信心来自何处?读完该文后就会有答案。———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