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阅读芝加哥     
如果说洛杉矶的建筑像一篇散文,那么,芝加哥就像一部结构严密、叙述有条、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的小说,一部描写西方商业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小说,其中饱含了用石头和钢铁铭刻为几乎永恒记录的光荣、羞耻、曲折、成就和遗憾。它还可以对这样一个主题向您提供启示:究竟是城市主宰人,还是人主宰城市?  相似文献   
2.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在1996年公布,是在国内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在审定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名词统一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它与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建设是同步发展的,既必然有一定的滞后性,又必须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必要的超前性。滞后性是因为科学名词有一个产生和为专业人士和公众所接受的过程,因此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而预见性和超前性,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越来越快地发展,使许多名词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名词本身也不可能不相应变化。例如,我们在审定本专业的名词时,就曾经对“园林”一词发生过争论。根据传统概念理解,“园林”指的主要是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等,是我国许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园林局所管辖的范围,在英文中相应的是garden architecture。在审定中,有的委员提出应当用“景观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来涵盖这一学科。理由是现代社会已经把视野从局部的人造园林扩大到整个人居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和人造的景观,例如城市景观、城市天际线、城镇所处的自然山水环境等都在景观学研究的范围内。但是,多数专家(特别是园林专家)反对,认为在我国,“园林”一词的概念已经不断扩大和变化,实际上已覆盖了国外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内容,不宜轻易更改。委员会考虑到国内的习惯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用法,采纳了后一意见,虽然持前一意见的(包括笔者本人)仍有不同看法。再如,有的委员对将ergonomics一词定名为“工效学”持反对意见,认为用在机械设计中似可接受,但是要用在庞大的建筑物中,就很不适宜,因为这里涉及的远非工效的概念可容纳。经多次研究协商,暂选用了[人因]工效学(human factor engineering),主要考虑这门学科在我国建筑学研究和应用中还远未发育,为了不与其他学科发生不一致,又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暂用此不致于发生过多矛盾的用词。有的词,其新名一时难以确定能否被普遍接受的,就暂用现在流行,但不很确切的用法。如human habitat,涵义极广,是国外文献中经常出现的术语,联合国还有专门的Habitat机构,不少杂志以此为名。我国采用在我国已流行的“人居”,期待学术界在不久的将来可找到更为广泛被接受的用语。其他如“文脉(context)”、“解构(deconstruction)”等,也是国内学者常有争论的,这次都未作改动。本“名词”出版后,有反映认为收词偏少。我们在审定过程中,对此也有考虑。例如,对中国和外国古代建筑和构造部分,原来设想要收纳更多,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名词,极为丰富,变化多端,从唐、宋到明、清,随着建筑技术和风格的发展,用词不断变化。许多中外学者在翻译和写作中,都遇到极大困难,最后多数用拼音加注解的方法解决,如标志中国建筑特征的“斗拱”,就用dougong加注bracket set。与此相比,古代外国建筑的名词也极为丰富,但我们采纳一些专家的意见,只选了少数关键名词,其他留待写外国建筑史和编有关专业词典的专家开拓了。尽管如此,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对本册名词的用法提出新的挑战。例如,在国内甚为时髦的“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我们用了“智能办公楼”一词,这是考虑到此类建筑主要是指有较高的通信和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能力的办公建筑。然而,有的专家认为范围太窄,现在还有智能住宅,甚至智能厕所等的出现。同时,也有的专家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与非智能建筑的界线也不易划清,以至这一名词大有消亡的可能,不如用“建筑智能化”一词更为科学。笔者认为,后一意见是很有道理的。* 张钦楠高级建筑师是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3.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在 1996年公布 ,是在国内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在审定过程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名词统一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它与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建设是同步发展的 ,既必然有一定的滞后性 ,又必须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必要的超前性。滞后性是因为科学名词有一个产生和为专业人士和公众所接受的过程 ,因此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而预见性和超前性 ,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越来越快地发展 ,使许多名词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 ,名词本身也不可能不相应变化。例如 ,我们在审定本专业的名词时 ,就曾经对“园林”一词发生过争论…  相似文献   
4.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把文学比喻带人对城市的观察中,因此也就有了“阅读……”之说。如果把墨西哥城比为百科全书,把洛杉矶比为散文集,把芝加哥比为历史小说,那么圣彼得堡就是一首诗,一首带浪漫气息的诗。  相似文献   
5.
“城市就像一本书。一栋栋建筑是字,一条条街道是句,街坊是章节,公园是插画。透过它们,阅读者见到了人,现在的、活着的人和过去的、死去的人。正如丘吉尔所说,‘人塑造建筑,建筑塑造人’,人造的城市也缔造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建筑设计与管理近50年的张钦楠先生就这样阅读着他走过的城市,透过林林总总的建筑,理解着城市,理解着城市里的人民。今后,张先生将陆续为我刊撰写他的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6.
阅读洛杉矶     
如果说墨西哥城像一部百科全书,那么,洛杉矶就像一本散文集,其中每一篇的作者不同,主题不同,却又有某种关联。我试图在阅读中能够发现这种关联。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有机会短暂地访问过巴西,去过精美绝伦的巴西利亚、熙熙攘攘的圣保罗、风景如画的里约热内卢,以及洁净的生态城市库里梯巴。我特别希望从首都巴西利亚阅读到巴西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阅读堪培拉     
和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一样,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也是在本世纪中平地而起的首都城市之一,并且比前者起步更早。我是在1983年访问堪培拉的。它的自然美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无所不在的脱皮后斑斑驳驳的桉树,更是澳国的特有风光。然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阅读城市的时候,许多城市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高着自己的可读性。墨西哥城即是一例。墨西哥城是墨西哥合众国的首都,人口超过2000万,其数量已多年在世界首都中位居第一。这里人口密集,地震频繁,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严重,但是每年仍然从世界各地吸引了大批游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