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5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对应的自交亲和系的基因组进行指纹差异分析.采用10个10mer随机引物和5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5kb之间,指纹图谱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经过3次以上重复发现,ISSR4引物扩增图谱中。自交亲和系比不亲和系多扩增出3800bp片段;ISSR6引物扩增图谱中。除第3组外,不亲和系比亲和系多扩增出1100bp片段.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并可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育种筛选的分子标记.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和ISSR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蜡状芽孢杆菌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其致病性上可分为能使植株发病的强致病力菌株和不能使植株发病的弱致病力菌株.利用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致病性稳定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进行共培养,处理后的青枯雷尔氏菌在TTC平板上表现为弱毒株的菌落特征,出现了致弱现象.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证明了用蜡状芽孢杆菌处理前后的菌株为青枯雷尔氏菌,并非是其它的污染菌株,通过回接番茄盆栽苗发现致弱前的青枯雷尔氏菌能有效引起番茄发生青枯病,而致弱后的菌株丧失致病力.不能引起番茄发病,  相似文献   
3.
甜菜碱在植物体内以胆碱为底物,经两步酶催化反应合成,其中催化第二步反应的是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BADH).为研究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在酵母中是否具有生物学功能,通过PCR-RACE技术从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中分离得到BADH基因,将其转入酿酒酵母AH109中.通过对重组酵母生长曲线的测定,发现重组酵母对NaCl的耐受度由转化前的9%提高到14%,表明白骨壤BADH基因在酵母中能得到有效表达出具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系统获得性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株RS-F523接种后能显著提高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但RS-F523在体外对强致病力菌株RS-F052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RS-F523接种后植株中与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2O2含量以及植株可溶性总蛋白都发生了波动变化,其变化方式和特点与RS-F052接种植株后的变化完全不同,提示RS-F523的生防机制可能与其接种后导致植物的SAR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摇床转速和装液量来控制不同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株X.1.7 030527 02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相同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转速<60r/min和>15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装液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当转速90~12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的装液量增加而减少.装液量越大,平均孢子萌发率越高,100mL/250mL装液量的平均孢子萌发率最高,比50mL/250mL和25mL/250mL分别高1.6%和4.05%.摇床转速对孢子萌发率表现在转速低孢子萌发率高的趋势.菌丝体生长量受通气量(装液量和转速)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在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RV)与无致病力菌株(RA)的生长能力的差异.单独培养时,24h前无致病力菌株的菌体生长量超过强致病力菌株,24h后强致病力菌株菌体生长量超过无致病力菌株,12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生长速率是强致病力菌株的5.6倍,60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菌量仅为强致病力菌株的0.37倍.混合培养时,混合比例RV RA<1时,两种菌株都呈正增长,但后者比前者增长快,当混合比例RV RA≤1时,强致病力菌呈负增长(-119.57%~-33.57%),无致病力菌呈正增长(84.50%~285.50%).随着RV RA值升高,增长率呈升高的趋势.上述结论表明:无致病菌株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高于强致病力菌的生长能力,当与强致病力菌混合时,能较快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人工大量施用无致病力菌株时,能有效地保护番茄植株在生长初期免受青枯病的危害,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的原因所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强致病力菌株又重新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导致无致病力菌防效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肠毒性大肠杆菌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化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击转化法,将带有gfp标记基因的pGLO质粒成功转化到肠毒素型大肠杆菌K88、K99中,经过紫外检测及荧光显微镜检测均发现转化菌株发出绿色的荧光,表明gfp基因得到稳定、高效的表达.进一步通过PCR分子鉴定、血清型鉴定、微生物学特性分析均表明,转化菌株与原始菌株是一致的.该转化菌株将为研究肠毒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及益生素的筛选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得以延续,并对当时的抗战经济及整个抗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5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对应的自交亲和系的基因组进行指纹差异分析.采用10个10 mer随机引物和5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5 kb之间,指纹图谱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经过3次以上重复发现,ISSR4引物扩增图谱中,自交亲和系比不亲和系多扩增出3 800 bp片段;ISSR6引物扩增图谱中,除第3组外,不亲和系比亲和系多扩增出1 100 bp片段.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并可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育种筛选的分子标记.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和ISSR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紫外线对番茄青枯菌致病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外线的亚致死剂量、致死剂量对青枯雷尔氏菌作用的实验表明:亚致死剂量照射不同时间对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有不同程度地促进作用,而无杀灭作用及任何抑制和致弱现象;致死剂量照射对强致病力菌株和无致病力菌株影响不同,结果差异极显著,无致病力菌株对紫外线的耐受力要高于强致病力菌株.致死剂量紫外线对强致病力菌株处理2min,抑制率即达100%,致弱率为0;无致病力菌株照射2min与4min的处理,抑制率分别为70.3%和96.3%,处理8min以上,抑制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