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研究物种存活概率和局域多度间的关系, 对微生物群落动态是否符合中性假说进行检验. 使用野外采集的土壤进行土壤微宇宙实验,微宇宙经受了稀释扰动,剔除一些非常稀有的物种. 微宇宙经过恢复培养后, 用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方法分别对土壤细菌16SrRNA 基因和真菌18SrRNA 基因进行测序, 检测多度≥1的物种, 从而探究细菌和真菌物种组成相对于源土壤发生的变化. 结果发现: 恢复生长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物种丰富度都显著降低(>50%); 受到扰动的微宇宙恢复生长以后, 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存活概率与其在源土壤中的初始相对多度之间呈正相关, 这个结果符合中性假说的预测,即最初多度较高的物种平均灭绝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晋南典型丘陵沟壑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地、退耕荒草地、农田玉米地)不同土层深度的碳氮含量变化,为该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晋南典型丘陵沟壑区退耕年限、坡度、坡向等相近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3.
依托内蒙古多伦全球变化多因子实验,调查了温带草原土壤病毒和细菌的多度对长期割草、氮磷营养添加、水分增加、增温处理这几个环境变化因子的响应.发现多伦草地土壤的干土样本中病毒和细菌多度分别为2×108和2×107·g-1.割草以及氮或磷资源添加对病毒和细菌多度没有显著影响.相当于年均降水量1/3的水分增加导致细菌多度增加近58%,1.6℃左右的增温处理导致细菌多度上升31%;这二者对病毒多度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湿度和温度在内的环境因子,而非资源水平,更可能是该区域土壤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水分增加和升温应该可以通过增加细菌数量而对病毒产生间接的正面作用,但它们很可能同时对病毒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比如更高的死亡率),这些影响相互抵消.这些结果暗示病毒对气候变暖与土壤微生物响应之间的反馈关系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