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吡蚜酮副产废盐中含有的污染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X线荧光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废盐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进行鉴别。鉴别结果显示:废盐中除NaCl外,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为NH_4Cl、CH_3COONH_4和3-吡啶甲醛,质量分数分别约为10.41%、3.11%和5.22%。废盐的热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中进行热解析,当温度达到500℃后,废盐中的N元素质量分数可接近为0,表明污染物已经从废盐中几乎完全去除。在废盐质量为5 g、空气流量为50 mL/min、升温速率为10℃/min、温度为500℃的条件下,热解析30 min并重结晶后,可得到质量分数约为99.88%的白色NaCl。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Fick定律描述传质过程、Arrhenius方程描述扩散系数,建立用于乙酸酯化生产乙酸乙酯过程中粗酯渗透汽化分离计算过程的数学模型,在gPROMS软件中采用联立方程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单级膜组件较难达到分离要求,采用膜组件串联流程分离粗酯,以乙酸乙酯产品摩尔分数0.990为分离要求,以膜系统年度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优化膜系统的膜组件级数和单级膜组件面积。考察进料条件包括进料流率、温度和组成对最优膜系统的影响,指导不同进料条件下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3级单级膜面积为260 m~2的膜组件时,膜系统总费用较低。随着进料流率的增大,最优单级膜面积增大,当膜面积超过370 m~2时最优膜组件级数由3级增加为4级;随着进料温度的升高,最优单级膜面积减小,最优膜组件级数不变;随着进料组成中乙酸乙酯含量升高,最优单级膜面积减小,当采用2级膜组件完成分离任务时单级膜组件面积小于370 m~2,最优膜组件级数减少为2级。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位合成法在铜基海藻酸-壳聚糖-SiO_2(Cu-ALG-CS-SiO_2)内部生长金属有机多面体(MOP),制备MOP基包覆型微球MOP-ALG-CS-SiO_2。通过X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MOP-ALG-CS-SiO_2的晶形、孔径和形貌进行分析并考察MOP-ALG-CS-SiO_2催化环氧化合物与CO_2环加成制备环状碳酸酯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OP-ALG-CS-SiO_2具有无定形的介孔结构,MOP在MOP-ALG-CS-SiO_2中高度分散,解决了MOP基复合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稳定性和分散性不好的问题。MOP-ALG-CS-SiO_2在催化环氧丙烷与CO_2环加成反应中,环氧丙烷转化率为84.1%、碳酸丙烯酯选择性为99.7%,催化性能优于MOP、MOP-ALG-CS和HKUST-1。此外,MOP-ALG-CS-SiO_2在催化其他类型环氧化物与CO_2环加成反应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锅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封装不同含量磷钼酸的HPMo@HKUST催化剂,通过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吡啶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孔径、酸位、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考察HPMo@HKUST在乙二醇与异丁烯选择性醚化制备乙二醇单叔丁基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进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分析仪,在常压O2气氛(流量为50 mL/min)中,以不同的速率(10、20和30℃/min)升温,研究Mn2 O3/HY催化聚丙烯的临氧裂解反应,采用高斯拟合峰模型对反应进行分析,并使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得到动力学预测曲线.结果表明:高斯拟合峰模型可以对聚丙烯临氧裂解各反应阶段进行较好的拟合,聚丙烯...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与异丁烯酯化加成反应具有反应温度较低、精馏温度较高的特点,将加压较低温度反应减压较高温度精馏集成的"背包式"反应精馏工艺用于生产丙烯酸叔丁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运行和丙烯酸酯产品质量的稳定,开展工艺流程控制方案设计和动态模拟研究,设计了双温度控制(CS1)和比例双温度控制(CS2)2种方案,采用Aspen Dynamics对动态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两种控制策略方案.结果 表明,在施加异丁烯进料流量增加10%的扰动时,CS1不能恢复产品质量分数稳定,而添加进料比例控制的CS2使产品质量分数在5 h左右恢复稳定,在施加进料组成扰动情况下,CS2相比于CS1,丙烯酸酯的质量分数恢复稳态时间由7 h缩短至5 h,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