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无师治学范围广泛,是我省著名的史学家.他对贵州史的研究不少方面开创先河,影响很大;又精于诗词,有《倥偬诗存》和《偶忽同存》问世;增长书法,对书法理论颇有研究.最近有机会阅读了他的《诸体文存》,感到他在文学创作方面骄文、散文都写得很好,古典文学的功底很深厚.《诸体文存》收集了燕玉师解放前后文章十余篇,解放前的文章用文言文,以楚辞体、魏晋骄文体、唐末散文体、明清四六体、明清小品体写成;解放后的文章,用语体,多以书序文写成.《诸体文存》中解放前所写的一组文章,始于1946年,止于1949年.从大气候看,这几…  相似文献   
2.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近三千三百万人口中,汉族人口有二千一百余万,少数民族人口有一千一百余万。这里居住着苗、布依、侗、水、仡佬、彝、土家、壮、瑶、回、满、毛难、羌等十多个民族。在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苗、布依、水、侗、花佬等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贵州高原民族的发展史,始终影响着贵州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对贵州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以后第二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此时,居住在贵州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催人、夷人、…  相似文献   
3.
夜郎的历史最早见于《史记》。近二十年来学者发表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夜郎的政治中心、族属等问题上,还未有人就《史记》中有关夜郎史料进行整理。通过对《史记》中夜郎史料的梳理分析,可知司马迁写了一段夜郎当代史。  相似文献   
4.
明洪武三年至弘治五年计120多年间,实行"开中法"以解决边远地区军粮问题。明初,大批军队进入贵州,造成军粮不继。贵州建省后,明廷又调集大军入黔镇压各族人民起义。因此,明廷长期在贵州实行"开中法"。  相似文献   
5.
丁宝桢是清代后期握有大权的封疆大吏 ,他走上仕途时期 ,正值西方殖民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对于外患 ,他主张采取积极的备战措施 ,支持一切抗御外患的行动 ,是一位有头脑、有胆略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6.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从她死后一千多年来,仇恨武则天的儒家分子极尽诬蔑之能事,五代的刘(日旬)攻击她执政是“牝鸡司晨”,明朝的方孝儒咒骂她是“暴君”。然而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却对她很高的评价,李贽称赞她是“政由已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是“胜高宗十倍,中宗万倍”的帝王。千百年来对武则天两种根本对立的评价,说明了她一生的政治斗争同儒法斗争紧密  相似文献   
7.
明清贵州人口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资源充足的地区,往往是封建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因此在封建社会,一个地区人口的多少,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贵州地区在元代以前,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缓慢,至元代人口不过数十万人.《元史·地理志})在“八番顺元蛮夷官”条下载:“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西南八番罗氏等国已归附者,t具以来上,洞寨几千六百二十有六、户口十万一千一百六十有八.”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47,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每户平均4…  相似文献   
8.
从公元420年到589年,我国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在短短的170年间,南朝四易姓,换了二十多个皇帝,朝代更迭十分频繁。其原因主要是:统治阶级争夺皇位,相互残杀;权归近习,幸臣得势;镇将拥兵,废帝自立。使南朝社会极不安定。本文就这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元明之世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之谚,言土司之巨,两广是岑黄,贵州则算田杨,杨即播州(今遵义地区)杨氏。杨氏自唐至明,据有播州七百三十年,世传二十九世。杨氏垂土世袭播州,为贵州史之一问题,应给予一定的重视。现就播州建置沿革,杨氏世袭概况及明朝万历时杨应龙之乱被平定等问题,对杨氏始末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拓跋珪简论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奠定北魏王朝基业的人物则是鲜卑族的杰出首领拓跋珪。拓跋珪(公元371-409年),字涉圭。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各部大人的拥戴下,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即代王位,年号登国,旋更国号曰魏,正式建立了魏国。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山西大同)自称皇帝,史称魏道武帝(386-409年在位),改元天兴。在历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中,北魏王朝在我国历史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