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了包括多点热电偶测定采空区遗煤温度、应用六氟化硫气体示踪和测定漏风压差等综合技术手段研究分析了漏风分布规律。结果发现,遗煤温度变化受漏风温度和漏风强度影响较大;停采线漏风的量及漏风时间受主要进、回风道的布置以及采掘接替安排的影响。由于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三个相邻阶段的采空区之间连通,存在漏风,最后又从开采技术上提出了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柯坑矿的自然和开采技术条件,提出其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经计算机对各方案的通风网路解算、模拟和技术经济比较后,认为采用多台带风门的辅扇通风系统方案较好。并指出,这种矿井通风系统型式,可推广应用于类似柯坑矿条件的我国南方山区小型煤矿。  相似文献   
3.
从全国科学大会与一九七八年召开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规划会议以来,作为土壤科学工作者,我们越发感到需要尽早在我国建成一座专业性的土壤博物馆.这是我国老一代土壤科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介绍了数字监控系统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拓扑结构,然后分析了网吧监控的实际情况及其特殊性,采取的改进方案,实现了在互联网上实时远程监控某市网吧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制的升温氧化装置 ,对采自不同矿区的几个烟煤样品进行了升温氧化实验 ,考察了煤炭粒度、风流流量和瓦斯含量对煤炭低温氧化的影响 ,揭示了烟煤低温氧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讨论了采掘工作面布局(网路结构)及其风量分配和关键路线上分支的通风参数等因素对通风系统总风阻的影响。进而指出,合理安排采掘工作面、合理配风以使网路中各个通路的阻力尽可能接近;尽量缩短关键路线长度;减小关键路线上非用风分支的风阻或风量,是降低矿井总风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把WebGIS应用于传统的城市安全管理中,开发了反应及时、决策科学的城市事故应急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地理信息管理模块、危险源分析与管理模块、应急决策与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等。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控制事故扩展和蔓延,并采取救援措施,使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8.
煤常温静态吸氧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制煤常温静态吸氧装置,进行了煤在常温静态吸氧试验研究,探讨了煤静态平均吸氧速度常数与吸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煤的低温氧化是煤本身的吸氧能力决定的;煤样静态吸氧速度常数与吸氧量成线性关系;煤静态平均吸氧速度常数可用来确定煤的低温氧化的倾向性;在常温下,煤氧复合过程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过程。  相似文献   
9.
矿井通风"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辅助系统,其可靠性高低对矿井生产和安全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其生命周期中与其它子系统共同孕育发展,也是人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构造的整体结果。对由人、机与环境组成的通风系统可靠性,除了研究机的可靠性之外,还应该对人和环境的可靠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用可靠性工程方法、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给出了矿井通风“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定义和数学模型。指出只有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有效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示踪技术在淮南某矿井下的应用,证明采用双示踪技术检测井下采空区漏风是可行的.双示踪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小了取样工作量,节省了时间,并为双示踪技术应用于煤矿检测漏风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