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乡土情感与政治理念在《山雨》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小说前半部分,乡土情感占优势,使作者能够充分调动丰富的乡土生活积累,作品显得浑厚沉实;后半部分,政治理念渐渐占了上风,作者驾驭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使小说出现了思想与艺术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鲁迅研究自 80年代以来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一大批优秀成果 ,不仅为我们进一步解读鲁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也为我们认识和了解2 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提供了重要参照。在学术界为这些研究成果感到欣慰的时候 ,叶世祥却对 80年代以来的鲁迅研究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他认为 ,由于受“重内容轻形式”这一思维定势的制约 ,鲁迅研究出现了“本体的迷失”。所谓“本体的迷失” ,在叶世祥看来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们对鲁迅小说艺术性的关注极其不够 ,在研究当中 ,无视或者忽视了鲁迅小说之为小说之根本”。[1 ] 叶世祥对新时期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形成潮流的现代反战小说,主要呈现两种形态:一是极力渲染战争残酷性的悲剧形态;二是揶揄战争的喜剧形态.前者以张天翼、周文等为代表,后者以黑炎、孙席珍为代表.这两类小说看似风格迥异,但都从总体上对战争进行了否定,使现代反战文学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