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从豆田采到自然罹病死亡的银纹夜蛾幼虫,经分离鉴定其病原体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感病幼虫体色由淡绿变为黄绿以至黄白色,体节肿大,倒垂死亡,体壁脆软,常液化流出淡褐色脓液,无嗅味。切片观察幼虫受害组织,主要是表皮细胞、血细胞、脂肪体,气管基质及中肠上皮细胞,此处丝腺、肌肉细胞也被侵染。病变主题表现为细胞核膨大,核内充满大量多角体。电镜观察多角体呈正三边形,直径1.34u,病毒粒子杆状,大小346×57.8nm呈单粒包埋。根据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系统,此病毒属于杆状毒科(B 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或核型多角体病毒A亚组,定名为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2.
3.
用银纹夜蛾NPV交叉感染鳞翅目7个科的22种害虫和膜翅目的一种害虫,除与宿主同一亚科的黑点银纹夜蛾和粉纹夜蛾能交叉感染外,其余20种害虫均不受害,而且银纹夜蛾也不受另外6种异源病毒的感染,说明其寄主专化性较强,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选择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感染及田间多点防治试验,明确了田间施用NPV防治银纹夜蛾应掌握在幼虫1令盛期进行,每亩用250—500亿多角体悬液加洗衣粉和墨汁各0.1%,7与9天防治效果分别到达70%与90%左右,而且随时间的延长,效果继续提高。并试用在大豆生长季节以塑料网室较大量生产病死虫是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为使用病毒农药防治银纹夜蛾提供了初步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新鲜虫尸粗提的病毒,配成5×10~3—5×10~7多角体/ml五种不同浓度,每虫以0.1ml涂于豆叶上,感染2—3令幼虫,分组群养,6天统计结果,幼虫死亡率随病毒浓度增加而上升,5×10~5—5×10~7多角体/ml,可达81.7—92.9%。Lc_(50)为7.9×10~3多角体/ml,上、下置信限分别为9.88×10~4,6.38×10~2多角体/ml.LT_(50)5×10~6,5×10~7,5×10~5多角体/ml分别为3.7,4.1,4.5天.Lc_(50)与LT_(50)值说明NPV对银纹夜蛾具有高度侵染力,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1令幼虫对NPV最敏感,死亡率在95.2%以上,2—3令次之,4令以上敏感性很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