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兵书中的军事地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地理思想最为活跃,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该文通过对这一时期主要兵书中对”地”的军事意义,特别是地形在战争中作用等方面的论述,探讨了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地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地学史研究中,海洋地理学因与其它近代地学分枝学科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因而长期不受重视.但它作为中国近代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仍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该文在收集了大量近代海洋地理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代海洋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过程,总结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地理学的主要成就,并期望通过这些成就反映出中国近代海洋地理学概貌.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学者对于能源综合性研究的认识,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动力"研究、60年代的"动能"研究到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以后的"能源"研究。分析了80年代以前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的曲折发展历程,从中探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针对科学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1 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概况 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Sciences,INHIGEO)是一个独立的学术组织,同时又隶属于国际地科联(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还是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委员会科学史分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Division of History of Science,IUHPS/DHS)的会员.图1为其会徽.  相似文献   
5.
中科院成立以后,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为人民服务成为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如何推动学科理论的建设,成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任务带学科被认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平衡任务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学者之间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以中科院组织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为例,分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中科院学者对任务与学科关系的不同认识,探讨了任务带学科的历史影响,并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对当今的科学发展规划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学者对地理学的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展开了讨论。学者们希望通过讨论明地理学的发展方向,找出中国传统地理学的问题所在。尽管这种理论探讨在许多方面未达成共识,却有利于学科建设向着健全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影响了几代中国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与同时期中国的区域地理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野外工作的6年,正值中国社会开发西北热潮蓬勃兴起之时,考查团的工作对开发西北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地质学者对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对地质考察报告的解读,总结中国学者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贡献及其社会影响,分析中国学者以及中国社会关注边疆矿产资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的形成与演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的分化是近代地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这三大地学分支学科不但已相继独立,而且在它们内部又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对这些新学科的命名是中国近代地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大量地学著作的研究,论述了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在汉语中的形成与演化。中国近代地学多数分支学科的名称,都经历了演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地学的发展过程。文章试对中国近代地学领域中含义变化较大、较易混淆的主要学科名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于1927—1935年间与中国学者合作,在中国西北地区开展了为期八年的野外考察,为《斯文赫定中亚地图集》的绘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战争的影响,该图集直到1966—1982年间才陆续出版,此时的新中国已经完成了西北地区的测绘工作。因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人的勘测资料不为西方人所掌握。这就造成《斯文赫定中亚地图集》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对于中国西部地区的认识水平,而它对于同时期的中国学者来说却已经成为了历史。本文通过对该图集测绘与出版过程的梳理以及图集内容的分析,展示地图的绘制出版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