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本文对黄毛鼠及其体外寄生虫进行专题总结,黄毛鼠在我省分布广密度高,其组成及密度沿海高于山区,平原高于丘陵,随着海拔逐渐增高,数量逐渐减少。黄毛鼠外土唾有跳蚤。革螨、恙螨和蜱、,合计近70种之多,为鼠类之冠,由于全省范围内地形,地陀孟貌、气候、海拔及鼠类组成比等条件不同,黄毛鼠体外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在各地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不同,闽东北山区的种类多于东南沿海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恙螨的分布和动物地理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螨是重要的医学螨类,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弄清恙螨在本省的地理分布对防病灭病县有重要意义。由1953年开始,科学家们在福建省沿海和山区对恙螨及其宿主进行较大面积的调查研究,积累许多科学资料。本文根据多年来本省恙螨及其宿主分布的调查资料,对福建省恙螨动物地理区划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喜山二刺蚤中华亚种 Peromyscopsylla himalaica sinica Li et Wang 正常的颊栉是由二根水平排列的刺组成。近来我们在制作和观察采自我省山区的喜山二刺蚤标本时,发现了五例标本其单侧的烦栉由三个刺组成。经鉴定为喜山二刺蚤中华亚种的颊栉畸形标本。描述如下:五例畸形标本的颊栉均在眼的后下方,颊叶的后缘,一侧为正常颊栉,另一侧为畸形颊栉。畸形颊栉是由3个水平排列的刺组成。其上位二个刺为正常颊栉,第3个刺为增生的  相似文献   
4.
1959年于恩庶等先后发表两篇关于福建平潭地区恙虫病传播媒介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deliense(Walch,1922)有两种不同形态的文章(于恩庶、吴熙仪,1959),当时称之为甲型地里纤恙螨和乙型地里纤恙螨(以下简称为《甲型》和《乙型》)。作者(王敦清,1962)在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上对这两型地里纤恙螨的形态进行补充描述。1965年作者等(王敦清等,1965)发表了3篇论文,报道两型地里纤恙螨生活史和对恙  相似文献   
5.
1978年10—11月从福建省建瓯县采到一种隶属于纤恙螨亚属(Subgenus Leptotrombidium)中红恙螨种团(akamushi-group)红恙螨亚种团(akamushi-subgroup)的恙螨,经鉴定认为系一新种,因为背毛序比较不规则。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将采到的部分饱食幼虫在实验室内饲养,待出现第一代子代时,选取一只作模式标本,并保留一部分副模标本。除2只副模标本保藏在福建医学院外,其余模式标本均保藏于福建省流行病研究所。文中长度单位均为微米。  相似文献   
6.
1976—1978年我们在武夷山脉的邵武和建阳二县山区进行调查时,采集到一些恙螨。经过鉴定,其中有二种新种恙螨和一种在我国的新记录恙螨。新种是异样囊棒恙螨(Ascoschoengastiaaliena, sp. nov.)和武夷毫前恙螨(Walchiella wuyiensis, sp. nov.),新记录是李氏囊棒恙螨(Aschschoengastia leechi(Domrow, 1962))。现分述如下。 1.异样囊棒恙螨Ascoschoengastia aliena, 新种(图一)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恙螨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52年福建发现恙虫病,从1953年起,我们就开始在沿海地区和有关的县分进行恙螨的区系调查。截至1980年底止,经鉴定的共有2科、3亚科、15属、53种恙螨(尚有5种仍在鉴定)。现记述如下:恙螨科 Trombiculidae Ewing,1944恙螨亚科 Trombiculinae Ewing,1929恙螨族 Trombiculini Vercammen-Grandjean,196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