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重点讨论聚合条件的改变,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以获取制备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剂的用量、掺杂剂浓度、苯胺单体浓度对纤维导电性能影响较显著;而反应时间、温度对纤维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并对该导电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纤维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力学性能,可进行下一步加工。  相似文献   
2.
研究液态水在服装系统中不同织物间的传导,实验表明服装系统中的第一层,第二层织物的性能以及它们相接触的方式均对液体的传导量产生影响,双面的Aquator织物为第一层织物时的服装系统比其他织物所能传导的液体量多,在服装系统中引入保暖层对液体的传导量有不同的影响,在以Aquator织物为第一层织物的服装系统中引入保暖层也将提高液体的总体导量。  相似文献   
3.
着重研究圆柱形筒子沿径向的卷绕密度分布,通过改变卷绕方法、卷绕张力、纱线类型、纱圈间距来详细分析这些因素对密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借助图像处理技市的织物导湿自动测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一种测量液体在织物中传导速度的自动测试方法。此方法适合于测量液体刚进入织物是快速移动阶段的传导速度,自动和非自动测试方法的比较实验证明了自动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并提高了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圆柱形筒子沿轴向的卷统密度分布,探讨影响轴向卷绕密度分布的因素.实验采用了光电检测的方法,从而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实验结果,为理论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氨纶导电织物,并对其在静态以反应力作用下的信号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列出在动静态情况下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探讨了导电织物在定速伸长时,经纬向表面电阻稳定性以及表面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在定长收缩与定长伸长时表面电阻的曲线关系以及在反复拉伸了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应力作用下,导电织物经纬向的变化趋势各异。它受聚苯胺分子问的排列以厦织物松弛时间的彰响。  相似文献   
7.
外部压力对液体在织物间传导有很大的影响,较高的压力能触发液体在织物间传导的发生。至于外部压力对织物间液体传导速度的影响,则存在一个压力最佳值,在最佳压力值下,织物间液体的传导最快。湿层织物初始含水量高则明显地增加了织物间液体的传导量。由于单面毛绒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毛细管尺寸,当干层织物的光面与湿层织物的光面和毛面分别接触时,液体在织物间发生转移,传导量前者大于后者;当干层织物的毛面与湿层织物的光面和毛面分别接触时,织物间没有液体转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8.
外部压力对液体在织物间传导有很大的影响,较高的压力能触发液体在织物间传导的发生.至于外部压力对织物间液体传导速度的影响,则存在一个压力最佳值,在最佳压力值下,织物间液体的传导最快.湿层织物初始含水量高则明显地增加了织物间液体的传导量.由于单面毛绒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毛细管尺寸,当干层织物的光面与湿层织物的光面和毛面分别接触时,液体在织物间发生转移,传导量前者大于后者;当干层织物的毛面与湿层织物的光面和毛面分别接触时.织物间没有液体转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织物,并在加压状态下测试其电阻,分析了化学制备过程中影响导电率的因素,结合回弹性测试总结了作为压力感应导电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最后用导电织物、施压装置、测试电路和数据采集卡搭建了压力感应系统.  相似文献   
10.
液体在针织物纵向传导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shburn方程被广泛地认为是液体芯吸的动力学描述,但有争议的是其对所有有孔介质的有效性。本研究发现,液体在垂直放置的织物中传悍时有饱和区和非饱和区的存在,水平传导时没有发现明显的非饱和区。同时,Washburn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液体水平传导时传导距离与传导时间的关系,在垂直传导时Washburn方程仅能较好地描述饱和区传导距离与传导时间的关系,而考虑饱和区和非饱和区的传导距离与传导时间的关系时,Washburn方程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