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体视显微摄影技术对8种蝗虫(槌角蝗科2种,剑角蝗科6种)前肠内部形态结构及分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蝗虫前肠Ⅱ和Ⅳ区齿在排列方式上属间差异较明显,属内变化不大.但佛蝗属3种蝗虫在这两区脊上齿的排列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体视双目显微镜对付蝗属4种蝗虫的前肠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附图4组),根据前肠内刺特征、脊的数目及其排列方式把前肠分为四区:ZⅠ—ZⅣ。认为这四区特征及贲门瓣结构是鉴别种的重要特征。并建议将思茅竹蝗和黑翅竹蝗提升为2个种。  相似文献   
3.
新疆蝗虫——新属新种(蝗总科:槌角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自新疆的拟槌角蝗 Gomphoceroides 新属及新疆拟槌角蝗Gomphoceroides xingangensis 新种.该新属近似于 Gomphocerippus Rob.和Gomphocerus Thunberg.其区别于两者为前胸背板后横沟雄性在背板中部穿过,雌性在中后部穿过;前翅前缘基部在雌性明显扩大,雄性不明显;缘前脉域端部明显超过前翅中部.其区别于前者为前翅前、后肘脉接近、合并;中脉域宽为肘脉域5~6倍.而区别于后者为雄性前足胫节不膨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视显微摄影技术对8种蝗虫前肠内部形态结构及分类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分布在我国西北及西南三科五属八种蝗虫前肠形态的分类学价值进行了研究.蝗虫前肠依表皮脊及刺的特征可区分为四区,这四区形态及贲门瓣结构与其它分类性状呈正相关,可作为分类性状运用.以亮绿染色后封片,体视摄影的应用,为前肠形态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短胸大刀螳的化学组成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短胸大刀螳(Tenodera bravicollisBeier)成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短胸大刀螳新鲜样品主要组成为水,其含量为69.0% .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和灰分分别为64.44% 、11.26% 、1.03% 和4.48% .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8.19%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3.89% ,苏氨酸为其限制性氨基酸,其氨基酸得分为94.1.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丰富,达86.52% .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6 种必需微量元素.因此,短胸大刀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