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发展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的阴极材料,用柠檬酸络合法合成了Ba0.5Sr0.5Co0.8Fe0.2O3-δ(BSCF)粉体,并在BSCF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Ag作为SOFC的阴极材料.高温电阻测试表明复合阴极材料(BSCF-Ag)比纯BSCF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同时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BSCF-Ag复合阴极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SCF-Ag复合阴极材料的极化电阻明显小于纯BSCF,在750℃BSCF的极化电阻为0.41Ω.cm2,而BSCF-Ag的电阻仅为0.12Ω.cm2,约为BSCF的1/4.这标志着参杂Ag的BSCF阴极材料的性能明显优于纯BSCF材料.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超声光栅的形成原理,针对利用该现象测量声速的困难,讨论了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波长原理制作的测量超声波波长的辅助测量装置来测量超声波波速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更加清晰地观测衍射图样的变化,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另外给出了实验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个单摆的实例,展示了引入数学软件实现随堂图形化物理问题的教学方法.与演示实验或者视频等直观演示相比,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物理现象和运动状态,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并且为学生提供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手段及方法.这一教学手段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波的生物非热效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水分子之间存在的电偶圾相互作用,使它们以氢键的形式相互偶联在一起,形成水的团簇结构,且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结合.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水分子将发生取向极化,其转动频率恰在微波频率范围内,因此,原来较大的水分集团变小.甚至产生单个的水分子.以微波与微生物水相互作用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微波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时可以产生的两种效应,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提出了非热效应是微波作用于生物的主要效应.并对微波与生物体的作用机制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近代物理实验是高新技术与科学理论完美结合的结晶,它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文章从在非物理专业大学生中普及近代物理实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方案,并探讨了可行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文科生学习的特点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阐述了物理与文化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应侧重实用性、趣味性、前沿性、创新性、文化性和实践性,介绍了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文科生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文化和科学思维,扩展文科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文科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文科生中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目的是提高文科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动手探索能力,培养文科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介绍了在文科生中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给出探索性建议,为其他院校在文科生中开设物理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的团簇结构及其经微波辐照后对其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得出了微波能够较好地改变水分子的团簇结构,使其较大的分子团变小的结论.另外,阐述了经微波作用后水的特殊性质和水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微波谐振腔微扰法测量油体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波通过油体后,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特点,探讨了测量油体湿度的原理及所采取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微波能量泄露的弊端,减少了微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