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PCR扩增和克隆鸡贫血病毒衣壳蛋白VP2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鸡贫血病毒(CAV)Cux-1毒株于MDCC-RP1细胞中,并用经狄高辛标记的CAV衣壳蛋白VP1基因克隆DNA作为探针在斑点杂交中检测和比较了各代细胞中CAV DNA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CAV DNA水平较高的MDCC-RP1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AV衣壳蛋白VP2基因片段约650bp的编码序列,将该PCR扩增的产物于EcoRI和KpnI位点克隆到pUC19质粒载体中,  相似文献   
2.
致弱Ⅰ型MDV pp38基因同源物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致弱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的细胞基因组DNA的EcoRⅠ酶切产物建于Puc18质粒载体文库中,以digoxingenin标记的含有强毒GA株MDV pp38基因克隆片段作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反应,初步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进一步用EcoRⅠ酶切分析筛选到含pp38基因同源物的重组Puc18质粒. 序列分析表明该pp38基因同源物与pp38基因有极高的同源性,仅有1个碱基突变并导致1个氨基酸的替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对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致病、致肿瘤基因和主要抗原基因的结构及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MDV感染性克隆的成功构建,为开发新一代MDV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对M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鹅源腺病毒全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株鹅源腺病Y81G4株,经鹅胚增殖后收获尿囊液,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病毒子并提取病毒基因组DNA,病毒DNA经Hind Ⅲ酶切后共产生10个片段,分别回收各酶切片段,与经Hind Ⅲ单酶切的pUC18连续,获得8个不同的重组质粒。对于未克隆到的两末端片段,经碱处理去除末端蛋白后,以平端和HindⅢ粘端与经SmaⅠ和 HindⅢ双酶切的pUC18连接,获得了重组质粒pGAHC和pGAHI。克隆的各酶切片段,通过酶切电泳和Southern blotting结果鉴定,证明已分别克隆到该病毒基因组DNA HindⅢ酶切片段,且各酶切片段大小之和约为32.9kb.  相似文献   
5.
用PCR技术,从马立克氏病病毒CVI988/C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含起始密码子的pp38基因同源物编码序列,在Southern blotting中,pp38基因探针能识别为该PCR扩增片段。将该扩增片段克隆进pUC18质粒载体,并进行了全序列分析,进一步将该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pBascPAK8中,得到重组转移载体质粒,经酶切分析和Southern blotting确证了插入方向和正确性,以重组转移载体与经CunⅠ酶切线性化的亲本病毒DNA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家蚕细胞,通过白斑结合点杂交,筛选出纯化的重组病毒,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查重组病毒感染的家蚕细胞,可见感染细菌的胞浆及胞膜出现强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6.
将整合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马立克氏病病毒(命名为GX0101)全基因组作为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克隆进大肠杆菌. BAC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插入MDV基因组的US2区, 含BAC载体的MDV DNA电转化大肠杆菌菌株DH10B, 鉴定含MDV全基因组的BAC克隆(MDV BAC), 提取BAC DNA, 转染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 成功拯救出了重组病毒, 命名为bac-GX0101. 将此病毒腹腔接种1日龄鸡, 在攻毒后62 d开始检测到内脏肿瘤,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bac-GX0101毒株与亲本GX0101毒株对机体的致病性等方面的影响没有差异, bac-GX0101毒株仍然保留着很好的免疫抑制功能及致肿瘤能力. 该感染性克隆bac-GX0101为研究该重组野毒株中REV-LTR插入片段及其他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用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8.
马立克氏病病毒MEQ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因表达与病毒感染细胞及致瘤能力之间关系的阐明,将有助于我们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eq基因功能的了解,该研究利用通过杆状病毒载体在昆虫细胞系SF9上高度表达的MEQ蛋白免疫BALB/c小鼠,然后收获其免疫脾细胞与肿瘤细胞系SP2/0通过PEG于体外融合,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被克隆并通过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做免疫荧光试验(FA),进行其分泌抗MEQ单克隆抗体(McAb)能力的筛选,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MEQ蛋白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3G12E6通过FA和免疫酶组化技术能够检测到MDV致瘤株感染的CEF及自然MD肿瘤细胞中表达的meq基因产物。研究的结果首次发现,MDV致瘤株GA、RB1B感染的CEF及自然MD肿瘤细胞中均有meq基因的表达,但在弱毒疫苗株CV1988感染的CEF和免疫鸡组织细胞中则未检测到MEQ,作者认为这是由于meq基因在致瘤株中表达水平高,而在非致瘤株中表达水平低所致,这可能是决定MDV毒力(virulence)或致瘤性(oncogenicity)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meq基因序列,meq基因产物及其细胞内表达特性和meq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探讨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基因meq功能。完成了648A,CV1988/Rispens,814,广西地方毒株G2,N,0093,0095,0297,0304共9个MDV毒株meq基因的序列测定。MDV不同致病型毒株的meq基因序列相对比较保守,它们相互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很高;与所有7个致瘤的MDV毒株相比,在2个MDV-1弱毒疫苗CV1988/Rispens株和814株发现有二个特征性位点突变。此外,还在其ORF中首次发现含15个氨基酸残基(EELCAQLCSTPPPPI)的2个重复和含6个氨基酸残基(PPICTP)的4个重复,全分布在MEQ蛋白C-端的转录激活域内。MEQ蛋白的表达仅局限于感染细胞的核内,而且随感染时间增加。具有从核质向核仁和核膜转移趋向;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试验证实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裂解物中有大小约为60kD的特异带,利用表达的MEQ蛋白产物免疫BALB/c小鼠,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被克隆并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做免疫荧光试验(FA),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MEQ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3G12E6单克隆抗体能够检测到MDV致瘤株感染的CEF及自然MD肿瘤细胞中表达的meq基因产物,而CV1988/Rispens感染的细胞则未检测到,发现细胞内表达的meq基因产物可明显促进MDVGA株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感染及增殖。研究结果表明,meq基因在感染细胞内的表达水平是MDV增殖和致病,致瘤的分子基因。  相似文献   
10.
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CVI988株囊膜糖蛋白gI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国际标准株GA株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可扩增gI基因(1060bp)的引物.用PCR技术,以CVI988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了预期大小的PCR产物.将此PCR产物和pUC18经同样的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BamHⅠ处理后,连接、转化、鉴定,得到了含有gI基因的质粒.将此质粒进行序列分析,比较了它与其他强毒和超强毒株的同源性.用DNAstar软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的疏水性和抗原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