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简要回顾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现有的核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核应急管理体系,从应急响应、辐射环境监测、放射性后果评估、信息公开和舆论监控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在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的应急管理.最后依据福岛核事故的经验,结合国际上相关国家的建议和推荐的行动计划,针对我国国情,从提高核事故风险认识能力,加强核事故后果评估能力,积极有效应对核事故舆情3个方面给出提升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核电站大规模发展,核安全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的背景下,为提高我国的核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价能力,环境保护部建设完成了核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价决策支持系统(NAGPADS)。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海域海流预报数据和核电厂近岸海域的高分辨率岸线及海底地形资料,建立了核电厂海域放射性后果预测与评价系统。该系统采用成熟的海流预报模型和输运扩散数值模型及直观的剂量评估方法,可对中国不同核电厂址核事故下液态放射性物质的排放进行污染物输运路径模拟,并可以在中国特定核电厂的近岸海域进行精细化3维后果评价,为应急响应行动提供决策技术支持。本文针对宁德核电厂进行了假想核事故案例计算,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模拟海域内潮流类型为半日潮流,落潮流向偏东,涨潮流向偏西,海流速度较小,扩散过程缓慢,会在近岸海域积累较高的放射性浓度。  相似文献   
4.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且能及时地对事故的后果给出预测和进行必要的干预。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确保响应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本文通过介绍环境保护部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平台建设中的经验,探讨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应急平台体系以提高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效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