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政治上,谋求增加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分量;经济上,迫切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援助。 9.11后,美国政府迅速将躲藏在阿富汗的本·拉登确定为元凶,将打击目标锁定为其庇护者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并在全球进行动员,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对塔利班予以打击。在美国组织反恐怖主义大同盟的过程中,曾是塔利班主要支持国的巴基斯坦转变了立场,决定全面支持美国的行动,为美国顺利开展军事行动大开了绿灯。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03年第18期印度近来连出祸事。8月25日孟买连续发生两次大爆炸,造成至少52人死亡,150多人受伤。事隔仅两天,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纳西克地区在欢庆昆梅拉节时,场面失控,至少有39名香客在混乱拥挤中被踩死,170多人受伤。其实,印度昆梅拉节发生死伤事件并不是第一次。1986年在恒河之畔的哈里德瓦尔举行昆梅拉节,有50人在混乱中丧生。再向前追溯,1954年在阿拉哈巴德的昆梅拉节期间约有800人被踩死。昆梅拉节(Kumbhamela,一译“贡普节”)是印度教最古老盛大的节日,也是印度教徒以沐浴为主要内容的朝圣活动。这个节日每隔12年轮流在印度教…  相似文献   
3.
一位研究中日关系的专家这样评述中日这对“一衣带水”的邻居:中国和日本,虽是近邻但不是挚交,交往多而知心少,虽“居相近”却“心相远”。的确,中日这两个在西方人看来几乎无法区分的民族,实际上有着极为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走向全球化、在亚洲需要以共同的声音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今天,中日两个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互了解。但相互理解,是需要一种宽大的胸怀的。今年是中日邦交30周年,本刊特别请来中日双方的学者、记者、留学生在一起座谈。不求“居相近,心相连”,但求“居相近,心相知”。———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4.
南亚次大陆上的紧张局势暂告平息的时候,北京大学的南亚研究专家尚会鹏先生与军事科学院的军史学者彭玉龙先生分别为本刊撰写了他们对次大陆冲突的文化历史根源的思索和对三次印巴战争的回顾。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加深了我们对次大陆事态的理解。编者将两篇文章糅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这篇书面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居相近,心相远”中日两国都有许多出色的了解对方的学者。近些年中国有关日本的书籍多了起来。随着中国人出国机会的增多,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亲身感受的游记和观感。但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对于这个“一衣带水”、打交道已有千年历史的邻居究竟了解多少?的确,中日两国地理上接近,人种相似,历史文化关系密切,社会组织和国民特性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地理上的接近和整体上的相似性既有利于两个民族的相互了解,同时也是两个民族进一步深入了解的障碍。这种情况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